化学小组同学在课外读物中看到:“Na2O2广泛应用于潜艇的呼吸供氧和CO2的去除.”他们决定探究C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猜想CO2与Na2O2反应可能生成O2和Na2CO3.查阅资料
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CO2、H2O等物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②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
③Na2O2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和O2.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
(1)实验时上述仪器正确的连接顺序为m接 (填接口字母).
(2)检验有氧气产生的方法是将 放在接口 处(填接口字母);证明有氧气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3)检验有Na2CO3生成的方法是 .
(4)使气体通过D装置的原因是 .
故答案为:(1)e,f接a,b接g,h接c;(2)带火星的木条;d;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取E中反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除去氯化氢气体.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CO2、H2O等物质反应,Na2O2与稀盐酸可反应,生成NaCl、H2O和O2,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所以要让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先要排除可能稀盐酸挥发的氯化氢气体,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D,由于气体从溶液中出来时要带来水蒸气,故要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将除杂后的二氧化碳通入过氧化钠,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最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氧气;(2)检验是否有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于接口d处,若复燃则说明生成了氧气;(3)检验有Na2CO3生成的方法是:取E中反应后的固体放于试管,滴加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钠生成;(4)使气体通过D装置的原因是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进入E装置与过氧化钠固体反应造成干扰;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如图(B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回答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装置的作用是
(3)为探究锌、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
①锌片浸入稀硫酸中
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
③锌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
请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结论:锌、铁、铜的活泼性顺序为Zn>Fe>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甲实验中加入酚酞试液的目的是 ;
(2)乙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对比,排除了水对实验的干扰.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洁净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将废液进行过滤,对废液的成分做了进一步探究: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一定量过滤后的废液,向废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绘制了如丁图所示的示意图
【得出结论】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废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提出问题]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假设]猜想①:Cu>Cr>Ag 猜想②:Cu>Ag>Cr 猜想③:
[查阅资料]
①镉(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化合价中通常表现为+2价.
②水体中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
③氯化镉、硝酸镉都能溶于水,氢氧化镉难溶于水.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化学方程式 |
取适量镉、铜、银与试管中,加入适量 稀盐酸(或稀硫酸) | 镉表面有气泡产生,铜银表面无气泡产生 | | 写出镉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取适量铜片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 | , | 铜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银 | 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在滤出沉淀后的滤液,引导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溶质是NaOH、Na2CO3、Ca(OH)2中的一种或两种,其可能情况有三种:①NaOH;②NaOH和Na2CO3;③ 。
小伟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实 验 步 骤 |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 产生 | 假设③成立 |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放出无色气体 | 假设 成立 |
(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足量稀盐酸 | 没有明显现象 | 假设 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NaHCO3Na2CO3+H2O+CO2↑; NH4HCO3NH3↑+H2O+CO2↑.碳酸钠比较稳定,普通加热不分解;碱石灰不与氨气反应,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目的:确定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连接好装置(气密性良好,铁架台略去),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到现象 ,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 ,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若想确定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不添加其它仪器和试剂)应该继续完成的实验是 (具体实验操作及明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由氢、碳、氧、钠、氯、钙中部分元素组成.其中,C、E由两种元素组成,A、B、D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其中,紫色石蕊溶液遇C溶液变红,C溶液与A、B反应时均产生无色气体,A溶液与D溶液、E溶液反应时均产生白色沉淀.
(1)A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A溶液一定呈 性(填“酸”或“中”或“碱”).
(2)A溶液与D溶液反应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D的常见用途有 (写出一条即可).
(3)在C溶液与B固体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A溶液,先产生气泡后产生沉淀,则加入A溶液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A溶液与D溶液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C溶液,测得反应后的溶液pH<7,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除HCl外,还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以“氢氧化钠变质程度”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请根据己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变质程度是怎样的?
制定计划: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他们在实验中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收集证据:你认为实验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释与结论:甲同学在实验①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反思后甲同学在实验②基础上继续实验,其作法是 由此证明了样品中含有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