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要使如图装置中的气球鼓起来,实验时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应该是(  )
①镁粉和稀盐酸;②大理石和盐酸;③氯化钠和水;④氢氧化钠和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分析 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应该是物质混合时能够放热或反应能够生成气体,温度升高或生成气体能使容器中的压强增大.

解答 解:①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能够使小气球鼓起来;
②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够使小气球鼓起来;
③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小气球不能鼓起来;
④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能够使小气球鼓起来;
故选B.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锌与浓硫酸反应能制得氢气B.锌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
C.锌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气D.只有锌才能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Fe2O3+3H2SO4═Fe2(SO43+3H2O
(2)用硫酸铜和熟石灰制波尔多液:Ca(OH)2+CuSO4=Cu(OH)2↓+CaSO4
(3)用氢氧化铝中和胃液中的酸:Al(OH)3+3HCl═Al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CO2+H2O=H2CO3;倾倒废液时,发现变红约石蕊试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H2CO3=H2O+CO2↑,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2)如图,玻璃管中的反应是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体现了CO的还原性,石灰水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最右端的导管口有CO排出,用酒精灯点燃会看到淡蓝色火焰,反应的方程式是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应用了CO的可燃性,防止污染空气.
(3)CO2→CO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4)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装好药品后,先给试管中,再加热,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点燃,发生爆炸,反应的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固体由黑色变红色;停止反应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氢气到冷却的原因是(铜氧化的方程式)2Cu+O2$\frac{\underline{\;\;△\;\;}}{\;}$2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粉末28.5g加热到不再放出氧气为止.得到固体残留物18.9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写出计算过程,求算:
(1)生成氧气多少g?
(2)残留固体中都含有什么?各多少g?
(3)在图中表示出氯酸钾固体的质量变化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B.煤的形成
C.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D.石油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写出下列化学用语:2个氢原子2H;2个氢分子2H2;2个水分子2H2O;1个镁离子Mg2+;1个硝酸根离子NO3-;氯化钠NaCl;氯酸钾KClO3;氧化钙CaO;碳酸钠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试管;③长颈漏斗;④集气瓶.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应该略向下倾斜;②E中的导管太短了,应该伸到集气瓶的底部.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B或C(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应选用E,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若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A,收集装置可选用E或F,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5)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a通入,验证此装置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解                    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②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拓展与迁移】
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AB;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C(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