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同学要探究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下列仪器中她需要使用的有______:①酒精灯②铁架台③坩埚钳④砂纸⑤试管夹⑥托盘天平填序号,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细心的刘莉同学发现生成物中有少量淡黄色固体生成。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生成的气体为
;此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表达交流)若此淡黄色固体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生成淡黄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4月中旬,某工业园区内一竹业厂房突发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消防人员迅速到场,用了500余吨水才能将大火扑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竹条、竹片是可燃物
B. 燃烧过程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
C. 水因降低可燃物着火点而灭火
D. 浓烟主要由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1)不同实验对反应速率有不同要求。某同学探究CO2制取实验,按要求答题。
限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①反应物的浓度 ②反应物的状态
限选试剂:A.稀盐酸 B.浓盐酸 C.块状石灰石 D.碳酸钠溶液 E.粉末状石灰石
填写下表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名称 | 控制速率的方法 | 所选用的最佳试剂 |
灭火器反应原理 | ① | ______和D |
CO2的实验室制法 | _____________ | A和C |
写出灭火器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_____ (填“>”或“<”)CO2,试管内溶液变成______色。
实验二:已知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 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 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是常见的气体单质,气体C能导致温室效应,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C在自然界中转化为B的途径______。
若A是最常见的液体,则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若D在一种黑色固体氧化物,则固体D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
若D是一种无色气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该反应体现出物质D的性质相对应的用途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值是7
B.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19
D. 丁一定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B. 空气成分中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
D.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保山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到水。水是一种( )。
A. 元素 B. 化合物 C. 单质 D. 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