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2014年3月22日是第22届“世界水日”,请你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不能(填“能”或“不能”)将河水变成纯水.
(2)二氧化氯(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工业上将氯气
(Cl2)通入亚氯酸钠(NaClO2)溶液中反应来制取二氧化氯,同时生成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ClO2═2ClO2+2NaCl.
(3)小丽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2所示.

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图3中的(Ⅱ)(填序号,下同);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图3中的(Ⅰ).

(4)小丽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硬水.(填“硬”或“软”)

分析 (1)根据简易净水装置图,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等,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参加反应的物质及生成的物质,完成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过滤是分离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的方法;分析流程图可知:操作②除去了液体C中的异味、色素,说明该操作中应用了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如活性炭;操作③可得到纯水,说明进行了蒸馏操作;
(4)根据检验硬水、软水的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据净水简易装置图,可知水经过小卵石可除去较大颗粒的固体不溶物,而石英砂、蓬松棉则可除去小颗粒的固体不溶物,因此小卵石、石英砂都起到过滤的作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异味等,经过该装置的水并不能减少其中钙、镁离子,因此不能将硬水软化;
(2)由氯气在溶液中与亚氯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可知:该化学方程式为Cl2 +2NaClO2 =2NaCl+2ClO2
(3)过滤是分离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的方法;分析流程图可知:操作①将固体和液体分开,说明采取了过滤操作,操作②除去了液体C中的异味、色素,说明该操作中应用了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如活性炭;操作③可得到纯水,说明进行了蒸馏操作;
(4)硬水中若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会有较多浮渣产生;
答案:
(1)不能;
(2)Cl2+2NaClO2═2ClO2+2 NaCl;
(3)过滤;  (Ⅱ);(Ⅰ);
(4)硬.

点评 本题涉及硬水和软水的检验、净化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涉及面较广,耐心审题、沉着作答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C.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D.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图象不能 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滴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
C.
氢气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D.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铁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为保证实验安全,取得预期实验效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我们应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并遵循化学实验的安全规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BEF.
A.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原瓶.
D.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白纸,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中纸上称量.
E.组装气体制备装置时,遵循自下而上,先左后右的原则.
F.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记录pH值.
G.蒸发结束后用手将蒸发皿从铁圈上拿下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从元素周期表第Ⅶ主族截取的局部图,图中的四种元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是根据图示信息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这四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B.这四种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1个氯原子的质量约是35.45gD.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关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是一种金属单质,
C、D、E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A与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与D、D与E反应的生成物之一都是Na2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是Fe(写化学式,下同),C可能是CuSO4
E是H2SO4
(2)写出物质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少量杂质除杂质的方法
AK2CO3溶液KCl加适量稀盐酸
BCaCl2溶液HCl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CKCl固体MnO2加水溶解,过滤
DCO2CO点燃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提示:浓硫酸只吸收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固体即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数据如表.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3)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蜡烛燃烧时,氧气也参与反应,故理论上,装置II和III增加的质量等于消耗的蜡烛和氧气的总质量.
(4)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Ⅱ、装置Ⅲ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它是由Cl?和Na+构成的.氯化钠可以由钠在氯气中燃烧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frac{\underline{\;点燃\;}}{\;}$2NaCl.
(2)为了检验实验室保存的 NaOH 是否变质及变质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研究,请据图回答:

①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该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填“已”或“未”).
②实验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③实验中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放在干燥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pH. 若测得溶液E的pH>7,则样品A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
(3)取已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配制成 100g 溶液,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 100g,完全反应后得到中性溶液 197.8g.试计算所取样品中杂质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