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界“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1)下列做法有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BC
A、禁止向河流中排放废水  B、禁止向江河湖泊中乱扔垃圾  C、节约用水
(2)水的硬度过大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为:天然水→加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加消毒剂→自来水,通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为ClO2
(4)如图1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填“甲”或“乙”),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是16.7g(结果精确至0.1g);
②某同学在t1℃时开始进行如图2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与溶液C质量相等的是B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质量为140克.

分析 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硬水和软水的鉴别、硬水软化的方法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A、禁止向河流中排放废水有助于保护水资源;  B、禁止向江河湖泊中乱扔垃圾有助于保护水资源,C、节约用水有助于保护水资源,故填:ABC;
(2)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的泡沫,故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
(3)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加速水中不溶性固体的沉降;根据Cl2+2NaClO2═2NaCl+2X,反应前含有4个Cl原子,2个Na原子,4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2个Na原子,2个Cl原子,故2X中含有2个Cl原子和4个O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lO2;故填:明矾,ClO2
(4)①据图可以看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t1℃时,设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是x,则有:$\frac{20g}{120g}=\frac{x}{100g}$,x=16.7g,故填:甲,16.7;
 ②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故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溶液B恰好饱和,溶液C是不饱和溶液,溶液B和溶液C的质量相等,故填:B,B;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甲的溶解度是40g,故形成溶液的质量是140g,故填:140.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知识以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适量的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有O2(填化学式)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双氧水的双重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鱼浮灵”样品的组成测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鱼浮灵”样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活性氧含量是指样品中能转化为氧气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3.0>活性氧含量≥10.5%是合格品.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和氧气.

(3)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实验前先缓慢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排出空气,避免产生误差.
(4)装置B的作用ab(填字母代号).
a.除去气体中水蒸气    b.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5)若没有装置E,会导致x:y的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6)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13.3%(计算结果精确到0.1%);属于一等品(填“一等品”或“合格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
(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C(填序号).
A.取用大理石 B.称量粗盐 C.稀释浓硫酸  D.研碎胆矾
(2)根据如图,读出精盐质量是13.2g(友情提示:游码放大图上数字分别为2 3 4 )
(3)配制一瓶50g6%的氯化钠溶液,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溶液的质量分数>6%(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或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原理对应的发生装置是A或B(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2)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D(填序号).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欲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选用E装置,则E中应装入的药品是浓硫酸.
(3)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AC(填字母代号).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图F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③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而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化学小组对某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产生兴趣,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摩擦剂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
①该牙膏摩擦剂由氢氧化铝、碳酸钙粉末组成.
②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氢氧化钠不溶解,遇到稀硫酸时无气体生成.
③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升的偏铝酸钠[NaAlO2]和水.
④偏铝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⑤Ba(OH)2+CO2═BaCO3↓+H2O
【猜想与实验】
实验I:验证中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
同学们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此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牙膏样品中部分固体溶解,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稀硫酸时先有固体产生,后固体溶解,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
实验Ⅱ:验证摩擦剂中含有碳酸钙,并测定其含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牙膏样品的质量8.00g,并在各仪器中加入相应试剂;
③打开弹簧夹甲,缓缓通入空气,然后接上C和D;
④打开B的分液漏斗滴加稀硫酸反应,同时再次持续缓缓通入空气;
⑤待B中不再产生气体后停止滴加稀硫酸;
⑥将C中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BaCO3固体.
(2)数据处理:
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则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
【实验反思】
(1)A中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测定结果.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使样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都吹入C中,全部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
(3)有同学认为不必测定装置C中生成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质量差,一样可以准确测定碳酸钙质量分数.请说明是否可以及理由不可以;这样测得的结果会偏大,因为B中的水蒸气、HCl气体会进入装置C中,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通过计算得到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其中子数为89,求它的核外电子数有几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万一发生事故也不必惊慌,要冷静地处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慎将水银温度计打碎洒落在桌面上,立即扫入垃圾桶中
B.不慎将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扑灭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一5%碳酸氢钠溶液
D.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
     白磷始终不燃烧
B.
       小气球变瘪
C.
         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D.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