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和防止氧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
①实验方法取适量氢氧化钠稀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随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观察到的现象酚酞试液变红色,随后红色变成无色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U型管中出现液面差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分析 (1)氧气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植物油能够防止氧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可以证明相关方面的问题;
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 解:方案一:
(1)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和防止氧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故填: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的氧气和防止氧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碱性.
故填:碱.
(3)实验方法:取适量氢氧化钠稀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随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实验现象:酚酞试液变红色,随后红色变成无色,说明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故填:取适量氢氧化钠稀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酚酞试液,随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酚酞试液变红色,随后红色变成无色.
方案二:
(1)由1和3可知,当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积增大到原来的8倍时,温度升高的是原来的4倍,2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温度升高到原来的1倍,即表中x=7.
故填: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U型管中出现液面差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判断方法是:U型管中液面出现左低右高,说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增大,进一步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放热,从而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填:U型管中出现液面差.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O2;BCO; CCO2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属于化合反应
(3)写出实验室制取物质A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将30gA放入50g水中所得的溶液质量是65 g.
(3)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D.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HCOSCuFe
(1)若某物质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物质的化学式是H2O.
(2)若某气体可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该气体是CO.
(3)若某可燃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两种氧化物,该气体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
(4)若某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其氧化物,均能和X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同一种物质.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CO+O2 $\frac{\underline{\;点燃\;}}{\;}$2CO2
(5)将铁丝插入一种蓝色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珍爱生命,每个人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描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坐电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门外着火,应马上打开房门⑤可迅速转移到阳台,利用绳索下坠⑥跳楼.
A.①②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装置B中的反应现象为木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发出白光;
(3)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D中的溶液倒流入B中;
(4)为了安全,实验装置末端应进行尾气处理,理由是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大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中滤纸条开始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燃烧,解释原因.
(2)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a.生石灰;b.乙醇;c.干冰;d.活性炭;e.金刚石;f.一氧化碳.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e(只填序号,下同),②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a,③可用作内燃机燃料的是b,④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c,
⑤工业炼铁的还原剂是f,⑥使红糖脱色制白糖d.
(2)简单解释下列问题
①用墨(炭黑)书写的字画经久不变色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②煤炉中有时产生蓝色火焰煤炉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
③用洗涤灵可以轻松洗掉油污洗涤灵中含有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
④把燃着的火柴放进嘴里,立即闭嘴就不会烧伤隔绝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