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实验室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⑤D.②⑤

分析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根据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来选择收集装置,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③或⑤来收集氧气.故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①⑤或①③.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三,理由是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的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A、过滤水中的杂质.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D(填序号).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蒸馏
(2)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测量结果会偏小(填“偏大”、“不变”、“偏小”).
(3)“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任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一水多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MNPQ
反应前的质量/g80111
反应后的质量/g1待测4519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B(请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②N的待测值为1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MnO4B.O3C.MnO2D.KC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三组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溶液变红,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氨水能使酸酞溶液变红.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1),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的现象分别是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这一现象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烧杯的作用是对比.

(4)乙同学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2)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此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3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填“高”“低”或“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同时还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或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是某小组的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
(1)小璐用如图所示早在进行实验,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重量为73.2g,然后注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是天平仍保持平衡;上述实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的目的是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或指示中和反应是否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小丽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注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2)把t2℃时等质量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A.
(3)当A中含有少量B物质时,可采用降温(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根据如图所示结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符号(结合元素周期表).
A:Na  B:Mg2+  C:O2-   D:O  E:Ne  F:S
(2)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ADEF,属于阳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B,属于阴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是C.
(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
(4)在化学反应里容易失去电子的是A,容易的得到电子的是DF,已经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是BCE.
(5)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DF.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