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错误的是(  )
序号样品成分所选试剂操作方法
AKCl(MnO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Na2CO3(NH4HCO3--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
CNaCl(KNO3热水溶解、趁热过滤
DNaCl(MgCl2过量NaOH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NO3、NaCl均易溶于水,不能采用热水溶解、趁热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但操作方法错误.
D、MgCl2能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错误.
故选: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2克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待充分反应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10.4克固体物质.计算:
(1)制得氧气4.8克.
(2)7.4克固体物质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氨气燃烧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D.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锌钡白是一种白色颜料,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锌盐和钡盐,它们是(  )
A.ZnCO3 BaCl2B.ZnCl2  BaCO3C.ZnS  BaSO4D.ZnCO3  Ba(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从标明化合价的$\stackrel{+1}{H}$、$\stackrel{+6}{S}$、$\stackrel{-2}{O}$、$\stackrel{+1}{Na}$、$\stackrel{0}{Cl}$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按要求用化学式填写:
(1)氧化物H2O(合理即可)(任写一种);
(2)酸H2SO4(任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用品:火柴、盛有甲烷的集气瓶、一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①点燃甲烷;
②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证明甲烷含有氢元素.
③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证明甲烷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于“步骤III”和“步骤IV”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盐酸一定不能过量
B.III中只发生中和反应
C.操作IV是蒸发结晶
D.若不考虑损失,理论上最终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小林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A、B装置.
(1)装置A中的现象是紫色变为红色,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CO2═H2CO3,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化合”或“分解”);小颖同学对小林同学的A装置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C),她取一张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片,将纸片的一半喷上水,喷水的那一半为紫色色;将这一纸片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干燥的一边呈紫色,潮湿的一边呈红色,说明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她进行这样的实验改进的目的是对比,排除了二氧化碳和水直接使之变为红色的干扰.
(2)B装置中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至上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