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A. B.
C.
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城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5分)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 ,物
质D的类别为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
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⑴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⑵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⑶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氢气,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氢气能用D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
⑷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放在_____(选填“a”或“b”)端口。
⑸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 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 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的质量最多
D 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 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查阅资料)
①草酸晶体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2O4•3H2OCO2↑+CO↑+4H2O
②碱石灰是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能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③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的质量分数。
(1)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g,则_______<m<_______。
(2)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实验评价)
(4)反思1:本实验中如果缺少F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 “偏小”、“不变”或“偏大”)。
(5)反思2:请指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_____。
(6)取出适量铁加入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将一包由6.5克锌、4.8克镁、2.4克碳 混合而成的粉末,加入到此溶液中。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则剩余固体的质量可能是(___________)
A 19g B 21g C 20g D 19.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X、Y、Z三种金属中,只有X在自然界通常以单质形式存在,Y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Y>Z>X B. X>Y>Z C. Z>Y>X D. Y>X>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
”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1)A物质属于_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_____。
(3)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用石墨做电极 B. 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C. 用石墨粉做润滑剂 D. 用铁做成铁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A.KCl溶液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Na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