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和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中一定含有Fe和CaCO3,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样品中含有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都有
【实验质疑】
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中并不能得出一定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试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过滤;
(2)固体Ⅰ的成分是CaCO3和Fe2O3(填物质化学式,下同);
(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反思】
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D(填字母序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分析 【实验探究1】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去分析解答;
【实验质疑】从实验结论中的物质加水后发生的反应去分析解答;
【实验探究2】(1)过滤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开;
(2)根据方程式的质量比分析;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4)从每一过程中剩余的物质及物质发生的反应去分析解答;
【实验反思】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从加入的是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因此里面的溶质还有Na2CO3去分析解答;
C、从实验探究1、2实验中生成的气体成分去分析解答;
D、从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实验探究1】由题目中可知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由表中实验现象:“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和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浊的气体),和一种含有Fe2+的物质(得到浅绿色溶液),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为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而铁也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可以推出加入的这种物质为稀盐酸,固体物质中一定有的物质是Fe和CaCO3;其他的固体物质中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的有:①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为无色)和水,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②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溶液为无色)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为黄色)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由于最后所得溶液没有显黄色,也就是溶液中没有,所以固体物质中一定没有Fe2O3
故答案为:稀盐酸;Fe和CaCO3
加水溶解后,氧化钙可和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的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都有;
【实验质疑】由于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可能会继续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
【实验探究2】(1)过滤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故答案为:过滤;
(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所以已经出去了铁粉,溶解过滤的固体Ⅰ的质量为2g,其中含有碳酸钙还可能有氧化铁,由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由于生成气体0.44g所以固体Ⅰ中含有1g碳酸钙,所以固体Ⅰ中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铁,
故答案为:CaCO3和Fe2O3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由于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能够被磁铁吸引的0.4g固体是铁,剩余的2.6g固体中还可能含有Fe2O3(不溶于水)CaO[能和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微溶于水,加足量的水后完全溶解)和CaCO3(不溶于水),剩余的固体Ⅰ中的物质可能为:Fe2O3和CaCO3,溶解的物质为0.6g,所以滤液的成分为Ca(OH)2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又生成沉淀为1g,设生成1g碳酸钙固体所需的氢氧化钙质量为x
Ca(OH)2+Na2CO3═CaCO3↓+2NaOH;
74                100
x                  1g
$\frac{74}{x}=\frac{100}{1g}$解得x=0.74g>0.6g,所以滤液中的氢氧化钙有部分是由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固体物质的成分为:Fe、Fe2O3、CaO、Ca(OH)2、CaCO3
【反思与评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故A正确;
B、由分析中可知实验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质有NaOH,由于加入的是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因此里面的溶质还有Na2CO3,故B正确;
C、由实验探究1可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两种,由实验探究2可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故C正确;
D、由固体物质的成分为:Fe、Fe2O3、CaO、Ca(OH)2、CaCO3;最起码五种物质都与盐酸反应,反应个数多于5个;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考点既考查了实验步骤的设计,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对实验进行了评价,综合性比较强.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H2,CO2,HCl,N2中的以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进行).
①通过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②通过CaCl2溶液不变浑浊;
③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
④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通过无水硫酸铜变蓝.
下列对原混合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同时含有CO2和HCl,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
B.一定无CO2,一定有CO,可能有H2
C.同时含有CO2和CO,不一定有H2
D.一定无CO2,一定有CO和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4遇H2O转化为CuSO4•5H2O
B.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
D.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1)实验室给你提供了下列仪器,请选用合适的仪器完成指定的实验.

①图中仪器d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②要制取较多的O2用来探究其性质(要求制取过程中可以添加反应物),组装气体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是adf(填序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收集氧气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法,这种收集方法是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性质.
③提纯粗盐时,过滤需要选用上述仪器中的eh(填序号),除此之外还缺少的仪器是滤纸、漏斗、玻璃棒(填名称).
(2)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①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②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③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③按图所示装入药品(其中B、C管中分别装入的是足量碱石灰和足量无水氯化钙),测并记录相在数据Ⅰ(见表).
④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后,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测量项目/数据编号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52.4051.92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102.00102.54
氮气的体积/mL/243.5
【回答问题】
①B中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D装置中量气管的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把生成的铜氧化,造成误差.
③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0.54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48g.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没有(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④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为NH3;气体X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3H2O+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D.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将红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加热,铜丝表面变为黑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铜
B.红色铜丝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C.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会出现蓝色
D.立即把变黑的铜丝插入酒精中,铜丝变回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考古学上通过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中子数不同,它们的原子质量比是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2)硬水中的镁离子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面氧气和二氧化碳(或干冰)的自述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