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装置,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装置Ⅰ中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提示:浓硫酸只吸收水,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固体即可以吸收水分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数据如下表.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3)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蜡烛燃烧时,氧气也参与反应,故理论上,装置II和III增加的质量等于消耗的蜡烛和氧气的总质量.
(4)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也分别被吸收到装置Ⅱ和装置Ⅲ中.

分析 (1)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表格中反应后的质量减去反应前的物质质量,即可得出反应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求出石蜡中碳元素的质量以及氢元素的质量进行解答;
(3)考虑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去解释;
(4)根据空气中也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可以吸收蜡烛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固体可吸收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I和II增加的质量分别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后生成的水:184.1-182.3=1.8g;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216.6-212.2=4.4g.故答案为:1.8;4.4;
(2)碳元素的质量为:4.4g×$\frac{12}{44}$×100%=1.2g.氢元素的质量为:1.8g×$\frac{2}{18}$×100%=0.2g
蜡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2g=6:1;故填:6:1;
(3)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氧气来自空气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消耗的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减少的质量,是因为有了氧气的参加.故答案为:蜡烛燃烧时,氧气也参与反应,故理论上,装置II和III增加的质量等于消耗的蜡烛和氧气的总质量;
(4)该实验不能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原因是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也分别被吸收到装置Ⅱ和装置Ⅲ中.故填:不能;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也分别被吸收到装置Ⅱ和装置Ⅲ中.

点评 本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蜡烛燃烧后生成物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题目虽不算太难,但仍需同学们细心考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要用托盘天平称量5.6g食盐,其操作是:(1g以下用游码)
(1)称量前先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偏向右边,可旋转左边的平衡螺母,让其向左移动,是天平平衡.
(2)称量时在两托盘上各放一张等大的白纸,取5g砝码放在右盘,再将游码移动到标尺的0.6g处,然后向左盘逐渐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存在,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如图是某牛奶包装盒的部分文字,请你仔细阅读后
回答下列问题:
(1)羟基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
(2)羟基磷酸钙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2:1
(3)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为0.28g.(精确到0.01g)
(4)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8%.(精确到0.1%) (此小题需要解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1的实验:

(1)填写下表:
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现象结论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0.2g
溶液中有气泡放出
带火星木条复燃
猜想Ⅰ、Ⅱ不成立
猜想Ⅲ成立
(2)步骤①(填序号)的目的是证明CuO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速率;
(3)步骤④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4)步骤⑦的目的是证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5)过氧化氢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氧化铜}{→}$水+氧气.
(6)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如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排水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
(1)氦气He;   
(2)2个氢分子2H2;   
(3)氯化钙CaCl2
(4)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stackrel{+3}{Al}$(OH)3;     
(5)铵根离子NH4+;     
(6)硫酸铁Fe2(SO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加热固体物质制取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2)写出实验室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F.
(3)适用E和F收集气体,分别利用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4)写出实验室利用C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小林准备用装置B加热KMnO4来制取O2,你认为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试管炸裂
(5)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C  装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我们已经学过的多个化学实验均会用到水这种试剂,试分别举两例并简述水在该实验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教材演示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存在水
B.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白纸上写字,书写之处纸变黑,证明了浓硫酸有吸水性
C.将人呼出的气体和空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空气不易使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但含量少
D.在碳酸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了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碱石灰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这包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由CaO和NaOH固体混合而成,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②熟石灰固体溶解度小,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少,可以忽略不计.
【提出猜想】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CaO、NaOH、Ca(OH)2、CaCO3和Na2CO3
【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①小明取部分该碱石灰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碱石灰样品中不含CaO、NaOH.继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小明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小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Ca(OH)2+Na2CO3=2NaOH+Ca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从小明的试管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把过程②所得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解释与结论】根据以上探究:
①你认为该包碱石灰样品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CO3、Ca(OH)2,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CO3
②实验探究过程③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NaCl、NaOH、BaCl2
【迁移应用】下列气体①氢气  ②氧气  ③一氧化碳  ④氯化氢  ⑤二氧化硫  ⑥氨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C(填字母序号).
A.①②③B.④⑤⑥C.④⑤D.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