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用以下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请你帮他分析,填写空格.该同学做了下面对比三个实验(如图)

(1)实验1中的现象是______;
(2)实验2中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3中的现象是______.
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为(按实验顺序回答):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1)实验1通过引燃木条和玻璃棒的对比探究燃烧条件,木条具有可燃性而玻璃棒不可燃,观察到木条燃烧而玻璃棒不燃烧;
故答:木条燃烧而玻璃棒不燃烧;
(2)实验2使用玻璃罩罩住一支燃烧的蜡烛,使蜡烛不能与空气中氧气继续接触而熄灭,而另一支蜡烛则一直燃烧;
故答:玻璃罩内的火焰熄灭,另一支继续燃烧;
(3)实验3同时引燃木条和煤块,木条很快被点燃,而同样具有可燃性的煤块却难以点燃;
故答:木条很快燃烧,煤难被点燃;
实验1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说明:具有可燃性的木条可以发生燃烧,而不具可燃性的玻璃棒却不能被点燃,燃烧需要有可燃物这一物质基础;
实验2观察到隔绝氧气燃烧就会停止,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实验3观察到同样具有可燃性的煤块很难被点燃,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故答: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在呼出的气体中,含量(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水蒸气D.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人体呼出气体实验,认真看图后回答: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填打开或关闭,下同)活塞b______.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活塞b______,此时可观察到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
(3)A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B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甲乙两同学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天平指针______(向左偏、向右偏)因此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思考后,进行了改进,他将蜡烛放于一密闭、干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放于天平上调节平衡,并设法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天平仍然平衡,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甲同学得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乙同学从实验上证实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还从微观角度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
(4)乙同学通过仔细观察.还观察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______,他根据该现象得出蜡烛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该同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最后还得出蜡烛的组成中还一定含碳元素.他进行的实验是______.他得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元素结论的化学原理是______.
(5)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请你举出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灭火的一个具体事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某同学用B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红磷量不足,其结果明显小于1/5,接着他将装置中水倒出,马上又用此装置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红磷过量,气密性良好),发现结果还是明显小于1/5,其原因是______.
(3)乙同学设计的如图C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装置可以制备H2、O2、CO2气体,但Ⅱ装置只可以收集其中的______气体.
②当打开K2、关闭K1,利用I、Ⅲ装置可以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烧杯中应放入的试剂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工业纯碱主要成分是无水碳酸钠,其中还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操作顺序是:
(1)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m1g),再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纯碱mg并全部放入A中;
(2)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3)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min;
(4)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m2g.
①必须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②不设置装置C将使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③不设置装置B将使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④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H2S的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1)查阅资料:①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2.6体积硫化氢;密度比空气的大;②实验室里,通常用硫化亚铁(FeS)固体跟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和硫化氢.
(2)提出假设:H2S的水溶液显酸性
(3)实验探究:I.制备H2S
①若用稀硫酸制备H2S,其文字表达式式为______.
②制取H2S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收集装置只能选D的原因是______.(图1)
Ⅱ.设计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验证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A装置内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②在通入H2S之前将B装置中胶头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当有H2S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现象说明______.
(4)结论:原假设成立.
(5)反思与评价:该验证实验中,有一个明显疏漏,请你指出疏漏之处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课外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有关金属资料时,看到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能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和一种白色不溶物.于是产生疑问: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及结论
实验I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入盛有适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
实验Ⅱ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该气体是______,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探究一: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物质?
探究二: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猜想与假设】
猜测1: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OH)2
猜测2:白色不溶物可能为MgCO3
猜测3:白色不溶物可能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实验Ⅲ

①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______溶液,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无色气泡,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______.(填名称)
②称取实验I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22.6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装置A和B中.实验后装置A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还含有______,装置B增重8.8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______.
【实验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说明,对于未知物成分的确定,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