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3)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5)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分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 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3)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4)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故答案为:(1)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2)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3)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4)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5)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棉花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雾
C.热纯碱溶液洗涤试管内附着的油脂D.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进行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长会变成黑色,小明、小强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蔗糖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蔗糖中可能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收集资料】:小明、小强在图书馆查到以下资料:
(1)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填“物理”“化学”);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新分子构成新的物质,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填“变多”“不变”“变少”).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两个实验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B.氮气用于防腐剂
C.氧气用于钢铁冶炼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对比.
(3)对于C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④.
①红磷要足量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用木炭代替红磷.
(4)若用D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B.
量取14mL液体
C.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D.
收集C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寻找规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表中某些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反应规律.
金属氧化物 稀硫酸 反应方程式 
 CuOH2SO4 CuO+H2SO4═CuSO4+H2O
 CaOH2SO4 CaO+H2SO4═CaSO4+H2O
 ZnO H2SO4ZnO+H2SO4═ZnSO4+H2O
 …
(1)写出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O+H2SO4═MgSO4+H2O.
(2)将氧化铜和氧化镁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当生成等质量的水时,需要消耗氧化铜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2:1;这些参加反应的氧化物中,铜、镁元素的质量比为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常用于分离和提纯的物理方法有:
A萃取分液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 D蒸馏法 E过滤法
(1)选择实验方法分离下列物质,将分离方法(填字母)填在横线上
①E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②C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③D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④A和D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2)分离②和④时均使用的一种仪器在另三种实验方法中无需使用,这种仪器是分液漏斗.
(3)上述五种实验方法中,需使用酒精灯的有BD(填数字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其突出贡献是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疟疾.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分子式分别为C15H22O5、C15H24O5;双氢青蒿素抗疟作用比青蒿素效果更显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也相同
C.1个双氢青蒿素分子比1个青蒿素分子多2个原子
D.双氢青蒿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比青蒿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