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
(1)证明CO2与NaOH反应:
I中充满CO2气体,Ⅱ中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连接装置导管b→d(填字母序号).打开a、b处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A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关闭a、b处止水夹,轻轻振荡,充分反应后打开b处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Ⅱ中溶液倒吸入I中、Ⅰ中溶液产生白色浑浊.倒吸后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研究双吸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的变质情况:
I中放置适量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双吸剂,Ⅱ中放置足量锌粒,连接装置导管a→d.打开a、b处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A加入适量稀硫酸后,关闭a处止水夹.观察到I中冒气泡,溶液变为黄色并通过导管流入Ⅱ中;Ⅱ中也产生气泡,锌粒表面逐渐有灰黑色固体生成.[已知:Fe2(SO43+Zn═2FeSO4+ZnSO4]
结合实验现象推断:
①实验中的双吸剂部分变质(填“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
②I、Ⅱ中发生的所有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组合为:Fe和H2SO4、Zn和H2SO4、Zn和FeSO4

分析 (1)根据检验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2)根据通过分液漏斗A加入适量稀硫酸后,关闭a处止水夹,观察到I中冒气泡,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铁和氧化铁,结合I、Ⅱ中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检验气体应该是长进短出,所以连接装置导管b→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有:Ⅱ中溶液倒吸入I中、Ⅰ中溶液产生白色浑浊,倒吸后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2)①通过分液漏斗A加入适量稀硫酸后,关闭a处止水夹,观察到I中冒气泡,溶液变为黄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铁和氧化铁,实验中的双吸剂部分变质;
②I、Ⅱ中发生的反应有锌和稀硫酸、氧化铁和稀硫酸、铁和稀硫酸、锌和硫酸铁、锌和硫酸亚铁,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组合为Fe和H2SO4、Zn和H2SO4、Zn和FeSO4
故答案为:(1)d,Ⅰ中溶液产生白色浑浊,Ca(OH)2+Na2CO3═CaCO3↓+2NaOH;
(2)①部分变质;
②Zn和FeSO4、Zn和H2SO4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1)在如图所示的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AC(填序号).
A.蒸锅B.铜导线C.铁制暖气片
(2)如图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图中信息可以说明:人类获得铜、铁和铝单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活动性密切相关.金属铬(Cr)能溶解在热的盐酸中,放出H2,同时生成CrCl2,预测铬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理由是能,铬排在氢前,而铜排在氢后,铬的活动性大于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为研究影响铁锈蚀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内容实验现象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干燥的空气中一个月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一小时铁丝表面依然光亮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的氧气中一小时铁丝表面略显灰暗
常温下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一个月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将潮湿的铁丝放在高于常温的氧气流中一小时铁丝表面已变得灰暗
A.对比①和②说明铁丝生锈需要水份
B.对比②③说明铁丝生锈与氧气浓度有关
C.对比③④说明铁丝生锈需要有氧气
D.对比④⑤说明铁丝生锈的速率与温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现以125t石英砂(其中SiO2质量分数为96%)为原料,与足量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硅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720t.已知:工业制备硅酸钠的反应为:
2NaOH+SiO2═Na2SiO3+H2O
试计算:
(1)125t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
(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石英砂中杂质不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锂电池是指电极材料含金属锂或含锂化合物、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电池.最早出现的锂电池利用化学反应Li+MnO2LiMnO2提供电能.银白色的金属锂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种,它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成氧化锂;锂还能和水剧烈反应变成氢氧化锂(LiOH),同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一类新型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大量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家用小电器上.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构成,正极材料(如石墨)和负极材料(如LiCoO2)均能传导电子,电解液在正、负两极之间起输运离子、传导电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采用一种类似摇椅式的工作原理,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间来回穿梭,从一边“摇”到另一边,往复循环,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由于锂离子电池中包含的电解液多含有机物,普遍存在易燃问题,在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等滥用的状态下,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常常会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因此,目前大多数数码产品都会配备相应的保护元件,当检测到电池到达满电状态,会自动切断充电电路.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锂电池放电时,将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2)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薄膜和电解液构成.
(3)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石墨是利用了其导电的物理性质.
(4)锂电池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原因是2Li+2H2O═2LiOH+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有避免过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列物质转化关系图中,A、B、C、D、E、F、G、H、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为黑色粉末,C为红色金属单质,D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F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I均为难溶于水的物质.(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用化学式表示:BC,GBaSO4
(2)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Ca(OH)2═Cu(OH)2↓+CaSO4
(3)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同时放出热量.写出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O2$\frac{\underline{\;酶\;}}{\;}$6CO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CaCO3.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NaCl、HCl;
            猜想2:NaCl、CaCl2
            猜想3:NaCl、NaOH;
            猜想4:NaCl、NaOH、Na2CO3
【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1一定不合理.理由是装置B出现的沉淀为CaCO3,会与盐酸反应.
【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2不正确.
实验2:(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先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猜想4正确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
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