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做法符合“践行绿色生活”主题的是
A. 将废旧电池深埋 B. 将农田中产生的秸杆就地烧
C.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D. 将炼铁产生的高炉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检查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固体物质共42.6g,计算: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LiFePO4新型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锂的化合价为+1价,P的化合价为+5,则LiFePO4中Fe的化合价是
A. 0 B. +2 C. +3 D.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C+2CuO 2Cu+CO2↑.如图表示一定量的木炭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纵坐标y表示( )
A.固体的质量
B.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
C.二氧化碳的质量
D.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同学们在实验室做了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得到的固体.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石灰石的烧杯中,一起称量,然后将盐酸和石灰水混合,充分反应后一起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一起称量,然后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一起称量.
三个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反应前(g) | 4.8 | 116.8 | 118.4 |
反应后(g) | 8.0 | 112.4 | 118.4 |
①实验一的反应现象为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但往往在实验结束后再次称量固体时,发现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减小,可能的原因是 .
②由表中数据分析,实验中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 .
(2)将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后总质量为100g,说明该实验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小组同学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猜想】在自然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设计实验】
(1)方案一:甲同学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甲同学认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甲同学的结论是否合理,理由是 .
(2)方案二:乙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使其分解..
在烧杯中观察到现象,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同学们认为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请你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实验,验证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完成下表内容.
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化学方程式 |
1 | |||
2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4)【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
(5)取m1g蔗糖进行乙同学的实验,并测得其中碳的质量为m2g,若要确定一个蔗糖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还应知道的数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一些农作物生长适宜的pH范围。某山地的土壤呈弱酸性,最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农作物 | 柑桔 | 茶树 | 西瓜 | 甘草 |
pH | 5~7 | 5~5.5 | 6~7 | 7.2~8.5 |
A. 柑桔 B. 茶树 C. 西瓜 D. 甘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B. 原子就是最小的粒子
C. 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变为离子
D.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Mg+2HCl═MgCl2+H2↑
B.2HgO 2Hg+O2↑
C.S+O2 SO2
D.CH4+2O2 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