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B.除去烧碱中混有的纯碱,可以使用稀盐酸
C.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要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
D.稀释浓硫酸时,向浓硫酸中缓缓加水,并用玻璃棒搅拌

分析 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目的,因为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除去烧碱中混有的纯碱,可以使用稀盐酸不可行,因为盐酸与烧碱和纯碱都反应;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要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不可行,因为湿润后相当于把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向浓硫酸中缓缓加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不可行,应该把浓硫酸慢慢的倒入水中.

解答 解:A、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目的,因为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故选项正确;
B、除去烧碱中混有的纯碱,可以使用稀盐酸不可行,因为盐酸与烧碱和纯碱都反应;故选项错误;
C、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要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不可行,因为湿润后相当于把溶液稀释,故选项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向浓硫酸中缓缓加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不可行,应该把浓硫酸慢慢的倒入水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1)下列物质:食盐、小苏打、蔗糖、食醋,在这些调味品中,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小苏打.
(2)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如缺铁会引起贫血.
(3)某中学学生到野外郊游,同学们用捡来的枯树枝来做饭,从燃烧的三个条件来看:树枝是可燃物,还要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填字母).
(2)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使空气中的O2反应完全;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
(3)一段时间后,C中∪型管中的实验现象为左高右低.
(4)D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实验现象是红色变黑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能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A、B都是黑色固体,高温下反应生成D,D是一种紫红色的金属,则C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若A是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若C、D是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填“是”、“不是”或“不一定”)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实验桌上摆放着以下药品:铝丝、铁丝、铜丝、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亚铁溶液、酚酞试液.
(1)以上药品中属于酸的是稀盐酸,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2)相互作用能迅速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3)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铜,请只选择以上的三种药品来验证.
药品       操作      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实验探究1】为了探究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同学们作了如下实验.
(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证明有水生成.
(2)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反思质疑】小明提出: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析出了氢氧化钙.
【实验探究2】同学们对“实验探究1”进行改进:将点燃的蜡烛放到集气瓶底部,再将瓶口盖严,蜡烛很快熄灭.然后取出蜡烛,向冷却后的集气瓶里注入适量的饱和石灰水,振荡,石灰水立即变浑浊,确认有二氧化碳生成.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2”中,小明观察到集气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粉末.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粉末是石蜡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
【查阅资料】蜡烛不完全燃烧,不仅生成上述黑色粉末,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且黑色粉末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
【实验探究3】为探究蜡烛不完全燃烧是否生成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玻璃管的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蜡烛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就会进入玻璃管内.
(2)为了阻止炭黑和氧化铁反应,在玻璃管中部,提前放入了一团棉花.
(3)先点燃蜡烛,稍后点燃酒精灯加热氧化铁;一会儿,红棕色氧化铁逐渐变成黑色,证明蜡烛不完全燃烧确实有一氧化碳生成.b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为防止玻璃管b端生成的黑色物质又被氧化,接下来的操作是先熄灭酒精灯,一会儿后再熄灭蜡烛.
【拓展应用】含碳燃烧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为使其完全燃烧,可以采取的一条措施是增大燃料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氯化钠的熔点为801℃,将氯化钠和氯化钙按质量比2:3混合共熔,可得到熔融温度约为580℃的共熔物,降低了电解所需的温度.电解时,正极放出氯气,负极产生的金属钠和金属钙同时浮在共熔物,从管道溢出.把熔融的金属混合物冷却到105~110℃,金属钙结晶析出,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金属钠.
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2O2)等化合物.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最外层电子.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水和氧气.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5)写出用钠制取钾的化学方程式Na+KCl$\frac{\underline{\;高温\;}}{\;}$NaCl+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一氧化碳,分子式CO,是无色、无味气体,剧毒.比空气略轻.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一氧化碳是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也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煤和水在高温下可以生成水煤气(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物).有些现代技术,如炼铁,会产生副产品一氧化碳.它为中性气体.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因此一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燃料.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高温或加热时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因此常用于金属的冶炼.
由于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当一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工业上炼钢、炼焦、烧窑等在生产过程中炉门或窑门关闭不严,煤气管道漏气,汽车排出尾气,都可逸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北方冬季用煤炉、火炕取暖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深昏迷.当发现或怀疑有人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述措施:立即打开门窗通风;确保呼吸道通畅;迅速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为色、无味气体,比空气略轻,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2)为了预防煤气中毒,冬季用煤炉取暖的家庭下列措施正确的是b.
a.在煤炉或床头放一盆冷水     b.烟道连接处用胶条密封
(3)CO中毒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
(4)工业用煤和水生产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frac{\underline{\;高温\;}}{\;}$CO+H2
(5)CO用于工业炼铁,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其中K1、K2是弹簧夹),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在A中装稀盐酸,B中装碳酸钠固体,C中装氢氧化钠固体.
步骤1:打开K2,关闭K1,滴加稀盐酸,气球变大;打开K1,关闭K2,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将气球放瘪,重新添加药品,进行以下操作:
步骤2:打开K1,关闭K2,滴加稀盐酸,将燃着木条放在K1管口处,过一会木条熄灭.
步骤3:打开K2,关闭K1,气球变大;打开K1,关闭K2,一段时间后气球变瘪.
(1)步骤3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2)步骤1中的气球为什么没有变瘪?步骤2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二】只利用该装置,选择适当试剂,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
(3)为了排除杂质的干扰,A、B中最好加入的一组试剂是稀硫酸酸与碳酸钠,写出后续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装置C中可盛放的试剂是紫色的石蕊试液,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石蕊试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