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常温下,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与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能够达到目的是( )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以下完全正确的是
A对化学史的认识 | B日常生活 |
①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②卢瑟福传承和发展了原子结构学说 | ①铁锅烧菜可以补充人体所需铁元素 ②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可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
C元素之最 | D对微粒的认识 |
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铁元素 | ①所有气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____)
A 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则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 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大于四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四个
D 单质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具有还原性,_____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也具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6种试剂里,分别滴加2滴自制紫甘蓝汁,现象记录如下表: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试剂 | 稀盐酸 | 石灰水 | 蒸馏水 | 白醋 | 草木灰溶液 | 食盐水 |
滴加紫甘蓝汁后 | 红色 | 绿色 | 紫色 | 红色 | 绿色 | 紫色 |
(1)紫甘蓝汁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
(2)草木灰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到敬老院给李奶奶送去鲜花和生日蛋糕,屋内花香四溢,喜气洋洋。请用粒子的观点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_____。点燃生日蜡烛祝愿后,大家一起将蜡烛吹灭,吹灭蜡烛的主要原理是____。
(2)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对金属有关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
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1 | 锌粉和铁粉分别与5%的盐酸反应 | 锌粉产生气体快 |
2 |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的盐酸反应 | 铁粉产生气体快 |
3 | 铁片分别与5%的盐酸和15%的盐酸反应 | 15%的盐酸产生气体快 |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
(1)根据实验1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_____。
(2)根据实验2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_____。
(3)根据实验3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
C.用途:固体CO2可用做制冷剂、人工降雨等;CO是最清洁的能源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酒精灯
B.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C.做CO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熄灭酒精灯
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当实验结束时,先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它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碳海绵”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
a.无机化合物 b.单质 c.有机化合物 d.复合材料
(2)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3)请举出一条“碳海绵”合理的用途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