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将烧杯内的甲溶液(杯底无固体)经某种操作后,变成乙溶液且烧杯底出现了一定量的溶质(甲、乙溶液中的溶质相同,且都不含结晶水),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某同学可能将甲溶液蒸发了部分水
C.某同学可能向甲溶液中加入了部分溶质
D.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A、由题干可知,在甲溶液中没有溶质出现,只是在某一操作后才出现溶质,所以对于甲溶液是否饱和难以确认,故A错误;
B、将溶液中的水进行蒸发,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当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即可得到溶质,故B正确;
C、在不改变温度的条件下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若达到饱和继续加溶质,则溶质不会在溶解,故C正确;
D、在甲溶液中虽然没有溶质出现,也就是说甲溶液可能饱和溶液也可能不饱和溶液,但是乙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如果甲溶液也是饱和溶液的话,那么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可能相等,故D正确.
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7、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石灰石(或大理石)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Fe+2HCl═FeCl2+H2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压强减小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压强减小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把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
,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9、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大理石(或石灰石)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其原因是
Fe+2HCl=FeCl2+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0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

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
,观察到
有气泡产生
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研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段,放入水中,
看到蜡烛浮于水面.由此得出的结沦是:
石蜡难溶于水且其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2)将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如图甲)看到蜡烛逐渐熔化,此时石蜡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
变化;点燃蜡烛,看到石蜡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观察火焰,发现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层,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上(如图乙)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位于火焰的
外焰
部的火柴梗最先发黑,由此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有
蜡烛火焰中外焰部分温度最高

(3)要说明蜡烛燃烧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应证明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请设计一实验加以验证:
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烛熖上方,观察杯壁有水雾生成或在烛熖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杯壁有浑浊出现

(4)将蜡烛点燃后罩上一只烧杯(如图丙).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火焰熄灭,原因是
烧杯内的氧气被耗尽

(5)由你提出一个与蜡烛有关,需要再探究的新问题:
蜡烛燃烧时是否有二氧化碳(或水)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
大理石(或石灰石)
大理石(或石灰石)
;若将铜网换成铁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铁网被腐蚀,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H2
,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Fe+2HCl=FeCl2+H2
Fe+2HCl=FeCl2+H2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1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CO2能溶于水,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
.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3)该兴趣小组同学还发现长久使用的热水瓶底部有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取200g水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质量/g 30 50 60 66 66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4分钟后,产生的CO2不再增加,说明水垢中CaCO3
  (填已或未)反应完全?
②该200g水垢中CaCO3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烧杯
烧杯
  ②
锥形瓶
锥形瓶

(2)甲同学要用高锰酸钾制取O2,可选用图中的
A
A
装置(填编号),该装置还需做何改进或补充: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_.
(3)查阅资料知: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
①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时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有
BC
BC
(填序号).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
B、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C、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同学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其原因是
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石灰水反应
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石灰水反应

(4)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氧气(或二氧化碳)
氧气(或二氧化碳)
,试用最简便的方法证实你的推测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或向集气瓶内倒入适量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或向集气瓶内倒入适量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若用C装置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某种气体,应选用的液体药品是
稀盐酸
稀盐酸
;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说明CO2已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说明CO2已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