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里,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管中放入白磷(过量,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 ℃,燃烧现象及产物均与红磷相同 ),将玻璃管固定好,放在盛有80 ℃热水的烧杯上,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①玻璃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活塞最后约停在刻度_______处。

白磷在反应过程中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书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1和图2相比,你认为哪种装置更好?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大量白烟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4耗尽玻璃管中的氧气图1 活塞更易移动,实验误差更小 【解析】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玻璃管内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由于白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活塞向右移动,又由于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冷却后压强减小,活塞再向左移动;③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的,活塞最后约停在刻度4处;白磷在反应过程中要过量的原因是:耗尽玻璃管中的氧气;(2)图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2019届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综合提升题 题型:单选题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D.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解析】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即分子、原子和离子,三种微粒都能构成物质,选项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差不多,都约为电子质量的1836倍,且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选项正确;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选项错误;D、根据原子的属性可知,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选项正确,故选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推广沼气使用既节能又环保,沼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_资源。人们生活中用煤作燃料一般是做成蜂窝状,目的是___________。

(3)Fe、Fe2+和Fe3+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数,都属于________元素,又因为它们的核外具有不同的_________数,故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写“相同”或“不相同”)。

(4)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微观原因是 ______;而铝化学性质活性但抗腐蚀能力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

CH4 ;CH4+2O2CO2+2H2O不可再生;增大与氧气接触面;核电荷数(或质子数);铁;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Al+3O2 = 2Al2O3 【解析】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故填CH4;燃烧时,甲烷和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化学方程式写为CH4+2O2 CO2+2H2O。(2)化石燃料是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金属应用利用导电性的是 (   )

A. 炒菜铁锅 B. 铜导线 C. 铝制易拉鑵 D. 金首饰

B 【解析】 A. 炒菜铁锅是利用了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热性,选项错误;B. 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选项正确;C. 铝制易拉鑵利用了金属具有优良的延展性,选项错误; D. 金首饰利用了金的稀有及特殊的金属光泽,选项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时,为什么选用红磷燃烧,而不选用木炭燃烧_______.

在新制较纯净的氧气中做“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答条即可)_____________

做硫和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_________?

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气体,会影响到对剩余气体的测定; 铁丝已经生锈;没有用火柴引燃或没有绕城螺旋状等;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都加有少量的水,其作用分别是防止溅落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根据各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1)碳虽然可在空气中燃烧而消耗氧气,但因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会影响到对剩余气体的测定,因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 水蒸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氧气

AB 【解析】 由课本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有水生成。用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的生成。综上分析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为

A. Ag B. Cl C. Ar D. Al

D 【解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镁+氧气氧化镁 B. 锌 + 硫酸硫酸锌 + 氢气

C.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D. 碳酸氢铵氨气+ 二氧化碳+ 水

A 【解析】A、镁+氧气 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B、锌 + 硫酸硫酸锌 + 氢气,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C、二氧化碳 + 水 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D、碳酸氢铵氨气+ 二氧化碳+ 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十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解析】 试题A、木炭燃烧后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错误,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错误,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