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物质鉴别过程,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
C.用闻气味法鉴别酒精和白醋D.用点燃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空气和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CO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闻气味法鉴别酒精和白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点燃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会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污染大气.某工厂有含硫0.8%的煤5000t,回答下列问题:
①5000t含硫0.8%的煤中,所含硫的质量是多少?
②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上述煤如果不经处理直接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
③二氧化硫可用于生产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参加反应的SO2与生成的H2SO4的质量比是32:49,如果将上述SO2全部转化,可得到H2SO4的质量为122.5t(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海洋是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不仅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还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
I.海水提溴.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约占世界溴产量的1/3,工业上常用“吹出法”制溴,其工艺流程如下,试回答:

(1)步骤②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NaBr+C12=2NaCl+Br2,其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非金属单质也具有类似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规律,如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12+2KBr=2KCl+Br2,Br2+2KI=2KBr2+I2由此可判断C12、I2、Br2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是Cl2>Br2>I2_.
Ⅱ.食盐制碱.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是:①向浓氨水中通人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铵溶液;②然后向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充分搅拌,控制条件,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便有晶体析出;③将析出的碳酸氢钠加热制得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如表为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溶解度/g
10℃20℃30℃40℃50℃
氯化钠35.836.036.336.637.0
碳酸氢铵15.821.027.0
碳酸氢钠8.19.611.112.7
氯化铵33.337.241.445.850.4
请回答:
(1)碳酸氢铵的化学式是NH4HCO3
(2)由上表分析过程②中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在同温度下碳酸氢铵的溶解度小.
(3)过程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品牌天然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完成下列问题:
(1)钙离子Ca2+;钠离子Na+;  5个水分子5H2O;
(2)偏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3)镁离子和氯离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Mg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
(2)钙离子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甲图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乙图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
乙同学、丙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丙图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
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不足(或酸液残留在管壁上).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电极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恰好褪去(或立即消失).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证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
甲同学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原因是实验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显酸性.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或酸),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因为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酸.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隔夜莱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莱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莱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莱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0C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半小时6小时18小时24小时
炒青菜0.68610.79824.33335.3624
韭菜炒蛋1.81531.92492.83905.6306
红烧肉2.49564.25584.36685.5188
红烧鲫鱼/2.09483.2300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莱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存放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高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莱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及时密封,低温保存
(4)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认为从生莱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不会,原因是加热过程中细菌被杀灭,失去生物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冬季市场上热销一种叫“暖宝宝”取暖贴.取暖贴的持续放热可以促进人体微循环,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从而消除疼痛,治疗疾病.对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等病痛都有很好的效果的.“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1)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O2、H2O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2)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加速铁粉生锈,更快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有效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1)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烟尘污染.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5:40(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2)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
(3)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2%,现有废水800千克,要把它稀释为0.8%,需加水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