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制备的学习.

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铁架台.
(2)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的速度太快.
(3)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E,不选择其他两个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是Ca(OH)2+CO2=CaCO3↓+H2O.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甲烷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DF或DG(填字母编号).
(5)若用装置D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变大(“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的速度太快;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因此需要加热;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5)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变大,因为有氧气放出,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

解答 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铁架台;故填:酒精灯;铁架台;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不用粉末状大理石的原因是: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的速度太快;故填:粉末状大理石与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的速度太快;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E;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Ca(OH)2+CO2=CaCO3↓+H2O;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乙酸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因此需要加热;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DF或DG;
(5)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变大,因为有氧气放出,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减小;故答案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变大.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硫酸铵曾经是广为使用的一种化肥,但使用后会造成土壤板结,目前已很少生产和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肥效更高的尿素等.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请根据尿素的化学式进行如下计算:
(1)计算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计算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均含碳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和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难溶于水的固体),请回答:

(1)甲的一种用途是做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2)写出乙转化为甲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试管,②铁架台.
(2)其中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时,加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验装置气密性.
(3)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氨气(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根据所查资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填序号,如果没有合适选项请选E并在方框中画出合适的装置).
(4)下表是某同学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测定的实验数据.
MnO2与KClO3的质量比1:401:201:101:51:31:22:31:12:1
生成1L O2所需的时间(s)1247950547593106153240
①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10时,反应速率最快;
②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可能原因是氯酸钾没有与二氧化锰充分接触;
③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不是(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该方程式可表示1个X2分子与3个Y2分子反应生成了2个Z分子
C.mg X2和ng Y2恰好完全反应一定能生成 (m+n)g Z
D.若ag X2完全反应生成bg Z,则同时消耗(a-b)g Y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气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体现氧化性
B.只有氧气能做氧化剂
C.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鱼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通电分解和水的蒸发都是化学变化
C.煮沸是生活中常用的软化水的方法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这一结论产生了兴趣,决定进行亲身验证.

【查阅资料】①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操作,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②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初步验证】小华提出先用电子天平称量1.0g的二氧化锰,然后将其与过氧化氢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待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再进行二次称量,结果发现所得数据大于1.0g,原因可能是没有干燥二氧化锰.
【实验改进】小强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烘干后再称量的方案,结果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论,与此同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尝试蒸发的方法,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深入探究】对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验证,小兵提出可以直接向刚蒸干的二氧化锰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能观察到仍有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就可以得出结论.但小芳对此产生了异议,她的理由是刚蒸干的二氧化锰温度较高,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已确认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实验反思】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确起到了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起到这一效果呢?对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设计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此装置能较快收集到氧气的理论依据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2)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功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却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这又是为什么呢?此时氧气中混有大量水蒸气,很难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在思考以后,决定对甲装置进行改进,如乙图所示,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
【交流与讨论】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启发,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又共同设计处了图丙所示的装置,发现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根据图乙装置的启示,请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可能是吸收水蒸气.
(5)你还能写出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其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6)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加热的温度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联系(如曲线图所示),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最低为49%(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现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8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甲收集氧气,气体从a端通入
②利用甲收集氧气,气体从b端通入
③利用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c端通入
④利用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d端通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