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氧化性有关(填化学性质)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书写即可;
(3)根据若滴加浓硫酸过快,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较快进行分析;
(4)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反应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性质相似,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填:SO2+2NaOH═Na2SO3+H2O
(3)若滴加浓硫酸过快,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较快,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气体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故填: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是为了防止Na2S2O5被氧化成Na2SO4,这里反映了氧气的氧化性;故填:氧化性.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对装置的分析评价、实验方案设计、物质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往100克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试分析计算:
(1)a→b段表示碳酸钠与混合溶液中的稀盐酸反应;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甲、乙、丙和X、Y、Z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温下甲固体,乙是气体,丙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CuOB.X一定具有还原性
C.Z一定是酸D.Y和Z一定能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实验探究】同学们将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铝丝和铁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现象铝丝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铁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铝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Al>Fe>Cu
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3CuSO4=Al2(SO43+3Cu.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上述方案可以优化,丙(选填“甲”、“乙”或“丙”)试管的实验时多余的.
(2)洁洁认为,只用一支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稀硫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稀硫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两种插入顺序,请你补全顺序二:
顺序一:Cu      Fe      Al
顺序二:Fe Cu Al.
洁洁按顺序一做实验时,发现铁丝放入稀硫酸中片刻后无气泡产生,几分钟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铁丝生锈,没有打磨.
【拓展迁移】为了回收金属,同学们将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向不溶物中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和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 丁:CO2、CO、H2O.
你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请写出甲烷在此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CH4+7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2CO+8H2O.
(2)C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以免对一氧化碳的鉴别造成干扰;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学习小组对粗盐中杂质(难溶性和可溶性)的去除展开相关探究.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实验步骤为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写操作名称),④计算产率.
(2)步骤②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写仪器名称),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提出猜想】
     甲同学:该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外,是否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4)【查阅资料】
①粗盐中可能含有镁盐(Mg2+)和硫酸盐(SO42-)等可溶性杂质.
②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表
阳离子 阴离子OH-CL-SO${\;}_{4}^{2-}$CO${\;}_{3}^{2-}$
Na+
Ba2+
Mg2+
说明:“溶”表示该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该物质不溶于水.
③Mg(OH)2为白色物质,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aSO4为白色物质,不溶于盐酸;
MgCO3,BaCO3为白色物质都能溶于盐酸.
(5)【实验设计】
①取少量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盐,溶于水配成溶液.
②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镁盐.
③另取少量所配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说明该盐含有可溶性的硫酸盐.
(6)【实验结论】该盐含有可溶性杂质硫酸镁.
(7)【实验拓展】以下为乙同学设计的去除食盐中可溶性杂质的试验流程:

①该实验过程中,除杂试剂都要过量,原因是将杂质完全除去.
②过量Na2CO3溶液用来除Ba2+离子(填离子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要将KCl、MgCl2和BaSO4的固体混合物逐一分离开来,加入的试剂及顺序正确的是(  )
A.水、AgNO3溶液、稀硝酸B.水、NaOH溶液、稀盐酸
C.水、KOH溶液、稀盐酸D.水、KOH溶液、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2.如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乙>甲>丙.
(2)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