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燃烧的条件 B. 证明CO2与NaOH反应 C.分子运动的现象
(1)实验A中,在铜片上分别放置木块和纸片,通过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实验B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量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
(瓶②)进行实验,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C是通过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时,烧杯②中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 色;当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碱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
专题: | 实验性简答题. |
分析: | (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3)根据浓盐酸、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以及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变色情况进行解答. |
解答: | 解:(1)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试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二氧化碳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实验C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时,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盐酸溶于水呈酸性,所以烧杯②中的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烧杯②中液体换成滴有酚酞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2NaOH+CO2═Na2CO3+H2O; (3)红;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
点评: | 此题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性质、微粒的性质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同种元素所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和臭氧(O3) B、氮气和液态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生铁和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将浑浊的运河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可通过加入 _______________来加以鉴别。家庭常用________________可使硬水软化。
(3)对于水蒸发与电解水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水蒸发是水分子间空隙变大,水分子本身不变
B.电解水证明水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
D.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 种,A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该反应 (是/否)属于置换反应.
(3)从微观角度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 (写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 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进行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