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从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可得到干冰.
(1)干冰的化学式为CO2
(2)干冰可做食品制冷剂,其原理是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收周围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九年级“二诊”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海南省三亚市九年级5月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对碘有了新的认识:自然界中的碘(127)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该元素在人体中为一种________(填“常 量”或“微量”)元素,如果人体缺乏碘元素就会导致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海南省三亚市九年级5月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看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待收集满后,把集气瓶转移到桌面上的操作是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正放在桌上
(3)实验室除用装置C和D收集氧气外,还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若将E装置装满水来收集该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气体.
(4)B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将改正的结果写出长颈漏斗的下端应深伸入液面以下,用B和C装置来制取CO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锥形瓶中的水浸没长颈漏斗末端,继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一段时间后若水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将CO2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原因CO2+H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B.Na2CO3+2HCl═2NaCl+H2O+CO2
C.4Fe+3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D.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安装图中规律,20℃时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2克,X的数值是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将一镁条放入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

【提出问题】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猜想】小科:是氧气;小丽:是氯化氢;小琪:是氮气(NH3);小梁:是氢气;小黄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
【实验探究】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小科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会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小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使氯化氢;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是氢气,小梁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每个装置的反应均完全)
【实验结论】
(1)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
(2)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甲是除去原气体中的水蒸气,丙是验证有水生成,乙图中的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uO+H2$\frac{\underline{\;\;△\;\;}}{\;}$Cu+H2O.
(3)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小梁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溶液,pH约为5.5,最后确定CuCl2溶液呈酸性,查阅资料发现:CuCl2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酸碱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