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收集气体 ⑤向广口瓶中放入几小块大理石,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⑤③④ C. ②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②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宿州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这一结论产生了兴趣,决定进行亲身验证.

(查阅资料)①过滤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开的操作,二氧化锰不溶于水.②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会加快。

(初步验证)小华提出先用电子天平称量1.0g的二氧化锰,然后将其与过氧化氢溶液中,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待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再进行二次称量,结果发现所得数据大于1.0g,原因可是_______。

(实验改进)小强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烘干后再称量的方案,结果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论,与此同时,老师引导同学们可以尝试蒸发的方法,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由此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深入探究)对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验证,小兵提出可以直接向刚蒸干的二氧化锰中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能观察到仍有______的现象,就可以得出结论.但小芳对此产生了异议,她的理由是____。(已确认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实验反思)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确起到了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那么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起到这一效果呢?对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设计出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此装置能较快收集到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

(2)课堂上同学们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功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却发现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这又是为什么呢?   

(3)针对这一异常现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去请教了老师,老师在思考以后,决定对甲装置进行改进,如乙图所示,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

(交流与讨论)

(4)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受到启发,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又共同设计处了图丙所示的装置,发现带火星的木条也易复燃(图中的加热装置已略去),根据图乙装置的启示,请你分析浓硫酸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

(5)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加热的温度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之间存在联系(如曲线图所示),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最低为49%(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现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最高温度控制在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C.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D.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a.氧气 b.氮气 c.干冰 d.一氧化碳 e:金刚石

①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 ②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③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 ④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⑤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况下,CO2极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甘肃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能一次性鉴别出O2、CO2和空气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带火星的木条 B. 燃着的木条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下列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儿再称量。

数据见下表[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编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变化前

4.8 g

112.6 g

118.4 g

变化后

8.0 g

112.4 g

118.4 g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是:实验一:___________,实验二:__________,实验三:____________。(均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2)这三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______,实验________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造成其他两个实验结果错误的原因分别是_____。

(3)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一例提出改进思路:______。

(4)由此可以得出,探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关系的实验,必须在________体系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了除去灯泡中可能混入的微量氧气,有些白炽灯在灯丝的支架上附着了少量的某种红色物质。该红色物质可能是

A. 红色油漆 B. 红磷

C. 氧化铁 D. 高锰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明光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氨水的pH大于7

B. 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C. 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 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