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如图表示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O2
B.C6H12O6是有机物
C.C6H12O6与X反应生成CO2和H2O属于置换反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分析 A、根据转化过程图,结合光合作用的反应,推断储存能量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生成物;
B、利用有机物的概念解决问题;
C、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
D、推断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葡萄糖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光合作用需要光,二者结合分析反应中能量转化;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物质X为氧气的说法是正确的;
B、C6H12O6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
C、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C6H12O6与X反应生成的CO2和H2O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是置换反应,说法不正确.
D、光合作用生成的葡萄糖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该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储存的太阳能.因此说,光合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葡萄糖中.所以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 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是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反应,两者从物质的情况看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化学实验室常用甲酸(CHOOH)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HCOOH$→_{△}^{浓H_{2}SO_{4}}$ CO↑+H2O.如图是制备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并检验反应产物结束时的实验装置.
(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应检验CO的纯度并驱除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爆炸.
(2)装置D中盛放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3)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C处加热;
(5)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如何检验确定为铁?有黑色固体被吸引到硬质玻璃管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1)挤压胶头,滴入盐酸.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微型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装置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的反应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处生成了白色沉淀.
(3)用橡胶塞塞紧微型集气瓶口,再反复挤压几次胶头.一段时间,氢氧化钠溶液被吸进了微型气体实验器和微型集气瓶中.这是由于2NaOH+CO2═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Na-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将10g锌粒加入到盛有50g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锌粒有剩余,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9.8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是由H、C、O、Na、Cl、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均小于100.
(1)取少量A的无色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A的水溶液显碱性.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气体B,无浑浊现象,且反应后溶液仍为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向(2)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的溶液,出现浑浊现象.过滤后,滤液仍为蓝色.由此推断,
C物质是Ca(OH)2(写化学式),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Na2CO3+Ca(OH)2=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没有气泡产生,反应后溶液变为红色.由此推断,D物质是HCl
(写化学式),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指示剂除外)可能是NaCl、HCl或NaCl、CaCl2、HCl(写出所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和等质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继续加热到t2℃时现象如图(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一定是饱和溶液
B.t2℃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甲、乙两溶液一定均为不饱和溶液
D.图中M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选填“溶解”或“乳化”)作用.
(2)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纤维又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请你写出一种天然纤维的名称:棉.
(3)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是保持铁锅的清洁和干燥.
(4)炒菜时,有时燃气灶会产生黑烟,是因为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碳(炭)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牙膏中的主要成分,他们选了一种牙膏(一种牙膏只有一种摩擦剂).并查阅资料得出他们它们的功能,如图所示.
摩擦剂主要成分功能
氢氧化铝、碳酸钙或二氧化硅占牙膏成分的50%左右.用于增强牙膏的摩擦作用和去污效果,能有效去除牙齿表面上的污渍、牙斑、食物残渣等
(1)为了探究牙膏的酸碱性,设计的方案为实验步骤:取适量牙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滴加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如果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牙膏显酸性,如果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牙膏显碱性,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说明牙膏显中性.
(2)为了探究牙膏中摩擦剂成分,他们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假设】猜想1:摩擦剂是二氧化硅
猜想2:摩擦剂是碳酸钙
猜想3:摩擦剂是氢氧化铝
【设计方案】同学们针对三种猜想,将牙膏浊液过滤,向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请帮助填写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预期出现的现象
实验中预期出现的现象实验结论
①滤渣不溶解猜想1成立
②滤渣溶解,产生气泡猜想2成立
③滤渣溶解,不产生气泡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探究后得出该牙膏中的摩擦剂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拓展延伸】该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该摩擦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完成实验:

(1)C装置应当选择Ⅰ、Ⅱ中的Ⅰ(填Ⅰ或Ⅱ),你选择的理由是Ⅰ能够把二氧化碳完全吸收.
(2)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要使结果更准确,把A装置进行改装如图2,并在反应前后通入空气,请说出改装后的优点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干扰,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
(3)要想得到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除了称量反应前所取牙膏的质量外,还必须称量反应前后Ⅰ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