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如图是该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种回收铜的实验方案:
【分析评价】①步骤Ⅱ反应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的物质是CuO(填化学式).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
③步骤Ⅴ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④同一份废铜屑分别通过上述两种方案最终得到的铜的质量:方案一=(填“>”或“=”或“<”)方案二.以上两种方案中,方案二优越于方案一,理由是方案二不需加热(任答一点).

分析 【分析评价】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解答;
②根据过滤是分离难溶性杂质的方法进行分析;
③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解答 解:【分析评价】①在化学反应CuO+CO$\frac{\underline{\;\;△\;\;}}{\;}$Cu+CO2中,氧化铜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故填:CuO;
②步骤Ⅲ、Ⅳ、Ⅴ都需要分离难溶性杂质,过滤是分离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所以都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故填:过滤;
③因为加入过量铁粉,所以固体B中含有铁和铜,加入稀硫酸,铜不反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填:Fe+H2SO4=FeSO4+H2↑;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都不变,两种方案中反应前铜元素质量相等,所以反应后生产铜的质量相等;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较,方案二不需加热,故填:=;方案二不需加热.

点评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碱式碳酸铜的受热分解产物,属于中档题.解题时猜想要有依据,不能凭空猜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
A.
常温下,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B.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或稀盐酸
C.
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D.
少量的碳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他认为: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微粒(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通过引力作用相互结合成物质.人们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原子,也不可能将原子进一步分割.人们所能实现的变化只是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者将分开的原子重新组合起来.当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后,有人对道尔顿的上述观点做出了如下修正:
①“物质”应该改为“有些物质”
②“人们所能实现的变化”应限定为化学变化,不包括其他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
④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根据所学的知识,上面论述都不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据有关新闻媒体报道:经抽检发现燕窝市场中“血燕”的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如果将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食用或摄入过量亚硝酸钠后,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可确定它的NO2-(请填写组成成分的化学符号)是有毒的;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在表中填写相关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分别取少量待测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分别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固体是氯化钠,无明显变化的是原固体是亚硝酸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模拟实验.
【查阅资料】
①生产原理: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固体)↓+NH4Cl
 ②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③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依据资料①可知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NH4Cl的溶解度<(填“>”或“<”).
(2)NaHCO3受热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模拟实验】验证侯氏制碱法能获得纯碱
步骤蘸有稀硫酸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与结论
1从a管通入NH3,一段时间后,从b管通入CO2,溶液中有固体析出(1)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作用是
(2)通NH3的a管若伸到液面下,会造成的后果是
2加热,导管口有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1析出的固体是碳酸氢钠
3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消失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是纯碱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步骤3的结论存在不足.依据题中信息,设计实验确定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成分,其方案是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是碳酸氢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化学方程式所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正确的是(  )
A.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C+2MgO(置换反应)
B.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分解反应)
C.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化合反应)
D.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 CO2+2H2O(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果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氯原子,用“
表示氯气分子,如图1为A、B两种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恰好完全反应),请你根据图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给定的符号,在图1方框内画出相应数量的B分子模型.
(2)已知D物质的化学式为HClO,写出该微观过程表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O+Cl2=HCl+HClO
(3)硒元素被誉为“抗癌大王”,硒元素部分信息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硒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B.硒元素应排在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D.硒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模型可以反映客观现象,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化学式“CO2”所表达信息的模型.请写出其中的②与③所表达的信息:
(1)②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2)③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为a%,则所含铁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
A.3a%B.(100-2a)%C.20%D.1-3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