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414210
反应后质量(g)待测20631
A.反应后,甲的“待测”值应为0B.丁是生成物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D.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是4:19

分析 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此题.

解答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4g+1g+42g+10g)-(20g+6g+31g)g=0g,故说法正确;
B、丁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故说法正确;
C、甲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反应后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反应的发生是甲+丙→乙+丁,不是分解反应,故此选项错误;
D、反应物甲的质量为4g-0g=4g,生成乙的质量为20-1=19,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比是4:19,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能说明镁带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镁带变短了B.发出了耀眼的白光
C.生成了一种白色的物质D.放出了大量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四川重庆市某综合大楼发生特大火灾,共造成20人死亡,3人重伤,其中16人在火灾中死亡,3人跳楼死亡,一人医治无效死亡.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了解一些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  
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③跳楼 
④封闭房门 
⑤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PS
原子序数12111517203029
(2)地壳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O、Si、Al、Ca(填元素符号,下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最原始的元素是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以下生活中常见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蒸馏水B.食盐(氯化钠)C.金属铁D.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 Ag、Cu,滤液中只有Zn2+、Mg2+
B.滤纸上有 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C.滤纸上有 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D.滤纸上有 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根据如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32.06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 6 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Ⅰ、他们的方法是:
(1)取3.0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
(3)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Ⅱ、为测定CO2的质量,他们想出了以下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1)选用如图甲(填“甲”或“乙”)装置可测量产生的CO2的体积,再利用此时CO2的密度,可计算CO2的质量.图中瓶内水面上油层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2)他们选用该方案时测量的气体在常温下体积为440mL.已知常温下CO2气体的密度为2.0g/L,则上述反应放出气体的质量为0.88g.
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Ⅲ、实验后小明提出用不同的方法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取mg样品放入烧杯;
(2)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时,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ng;
(3)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frac{m-n}{m}$×100%.(用m、n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1C+2H2SO4(浓)$\frac{\underline{\;\;△\;\;}}{\;}$2SO2↑+1 CO2↑+2 H2O
②2Al+2H2O+2NaOH═2Na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