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
①3个钙离子____________。
②2个氮原子__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
④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_________。
⑤饼干在敞口放置在空气会返潮,证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
【答案】3Ca2+ 2N Al H2O
【解析】
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钙离子可表示为:3Ca2+;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为:Al;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表示为:;
⑤饼干在敞口放置在空气会返潮,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其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①3Ca2+;②2N;③Al;④;⑤H2O。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自然资源。
Ⅰ.设计实验检验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补全实验内容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 | 将空气持续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______ | 空气中含二氧化碳 |
② | 取样,将________伸入该空气中 | _________ | 空气中含氧气 |
Ⅱ.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空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化学式_______。
(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__(填“活泼”或“稳定”)。
(4)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天然气属于______再生资源(填“可”或“不可”)。
②CH4能做燃料是因为具有________性,若不完全燃烧有黑烟,黑烟是______
③由CH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________变化(填“能量”或“元素种类”)。
(5)根据流程写出NH3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
Ⅲ.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常规测定)
如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的方法.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写一条)。
(实验改进)小华同学经过思考,没有使用止水夹,设计出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1)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在集气瓶里装进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40℃时白磷即可燃烧),按图2示装置连接仪器,然后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接近瓶底)
(3)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现象为______
(4)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已知c=60mL,a=10mL,b=19mL,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 “a 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小于理论值的是______________;
A 装置气密性不好 B 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
C 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 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在240℃左右)
(实验拓展)
(1)小军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3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
(2)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木炭,食盐)的热量来源是铁粉的缓慢氧化,可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后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中的水的体积为45mL(铁粉生锈消耗的水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原理是利用铁粉生锈消耗氧气
B 通过本次实验数据测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
C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偏低,可能是暖宝宝贴的使用数量不足
D 必须等温度计的读数恢复至实验前温度后才能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一些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O2可用图中装置G收集,是因为_____,当出现_____的现象时开始收集;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J和K是验证氧气性质的部分实验,两个实验中,实验前集气瓶里都装有少量的水,其中,J里面水的作用是_____;K里面水的作用是_____。
(4)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_____。
A 铁丝的粗细 B 铁丝的表面积 C 燃烧区的温度 D 氧气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列反应的编号填空:
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过氧化氢水+氧气 D.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1)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但属于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水分子,“”表示氧分子,“”表示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
D.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
A.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铜+氧气氧化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常温下B、E均为无色液体且B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D是黑色粉末.
(1)G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其中D起______作用;
(4)过多向大气中排放C会引起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标有②的仪器名称:②_________。
(2)小强用氯酸钾制取氧气,①他选择上述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小超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②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4)实验室选用B和C装置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从表中获得许多知识。图A(见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和图C 是元素周期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
第二 周期 | 3 Li 锂 7 | 4 Be 铍 9 | …… | 5 B 硼 11 | ① | 7 N 氮 14 | 8 O 氧 16 | 9 F 氟 19 | 10 Ne 氖 20 |
第三 周期 | 11 Na 钠 23 | ② | …… | 13 Al 铝 27 | 14 Si 硅 28 | ③ | 16 S 硫 32 | 17 Cl 氯 35.5 | 18 Ar 氩 40 |
(1)从图A中找出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
(2)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
(3)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