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对暗紫色消毒粉A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E
 
;G
 

(2)过程Ⅰ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基本反应类型
①固体C与白色固体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固体C与无色溶液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暗紫色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能和铁丝反应的物质,故可以推断A为高锰酸钾,而B为氧气,从图框中的B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也验证了我们的刚才的推测,所以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固体物质加水溶解后得到的固体C为二氧化锰,那么固体F为氯酸钾,无色溶液G为过氧化氢,至此各物质鉴定完毕,可以据此答题.
解答:解:(1)无色气体B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B为氧气,所以A为高锰酸钾,进而可以判断出固体C为二氧化锰,而D为锰酸钾,所以F为氯酸钾,G为过氧化氢,铁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E,故E为四氧化三铁;其中A的化学式为KMnO4;B的化学式为:O2;C的化学式为 MnO2;E的化学式为:Fe3O4;F的化学式为:KClO3;G的化学式为:H2O2; 故答案为:KMnO4;O2;Fe3O4;H2O2
(2)过程Ⅰ是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因此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黑色固体c与无色液体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这两个反应都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应;故答案为:2KClO3
MnO2
.
2KCl+3O2↑;分解反应;2H2O2
 MnO2 
.
 
2H2O+O2↑;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属于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分别是
 
元素,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元素,上述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下列化合物中,具有+5价元素的是(  )
A、Na2CO3
B、H2SO4
C、KMnO4
D、K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关于秋水仙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是一种氧化物
B、秋水仙碱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秋水仙碱是由54个原子构成
D、秋水仙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25: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
 
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小明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物质,B为黑色固体,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G.
 

(2)写出B+F→G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中伴随有物理变化,所以物理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在空气中
 
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3)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4)铝元素的含量居地壳中所有元素的第
 
位.将铝块拉成细丝,压成薄片是利用铝的
 
性.
(5)工业炼铁过程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都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装置B中浓硫酸可以用作干燥剂,用于吸水.
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芳同学对乙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了除上述猜想外的另一种合理猜想,她的猜想是
 
,于是她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乙中的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乙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乙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