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将t1℃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大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甲等于乙
C.若将t3℃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时,甲、乙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
D.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A、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时的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所以若将t1℃时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小于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A错误;
B、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若将t3℃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时,甲、乙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X,Y,Z三种常见金属存在以下反应,①X+H2SO4=XSO4+H2↑    ②Y+H2SO4不发生反应
③Y+2ZNO3=Y(NO32+2Z,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  )
A.Y>X>ZB.X>Z>YC.X>Y>ZD.Z>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现有铜与金属镁、铁、锌中的一种组成的混合物,现欲测定其组成.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 g放入烧杯中,将1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图2: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是52.5%;
(2)实验室有一瓶浓硫酸,仔细观察标签:

现要将10g这种浓硫酸稀释成实验所用的稀硫酸,问需要加水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玻璃导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
A.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a端进
B.
排水集气法
C.
向上排空气法
D.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6.石灰石是主要矿产之一,小明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进行三次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次数123
加入样品的质量╱克10102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10012080
生成CO2 的质量╱克3.523.523.52
(1)哪几次反应中盐酸有剩余?1、2.
(2)分析上表三次实验可知,10克石灰石样品中的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80克.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1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
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红色;
(2)图2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B(填“A”“B”或“C”,下同),可能导致溶液pH数值发生改变的错误操作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学生用胆矾制取氧化铜固体,并研究氧化铜能否在氯酸钾受热分解实验中起催化作用.实验步骤如下:①称量a g胆矾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配制成溶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②把步骤①中的滤渣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至全部变成黑色氧化铜为止;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b g;④分别取一定质量的上述氧化铜固体和氯酸钾固体混合均匀,如图所示,加热、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各步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①②③④(填写序号).
(2)为保证Cu2+沉淀完全,步骤①中溶液的pH应大于10,简述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pH试纸的实验操作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呈现的颜色和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3)为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上述实验后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cadbe(按实验先后顺序填写字母序号).
a.过滤      b.烘干      c.溶解     d.洗涤      e.称量
(4)但有的同学认为,还必须另外再设计一个实验才能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受热分解 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你认为还应该进行的另一个实验是另取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不加氧化铜直接加热,对比放出氧气的速率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所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测量溶液的pH
C.
取固体药品
D.
取少量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