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电解水
C.
指示剂与酸碱作用
D.
点燃氢气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浓硫酸溶于水,属于物质的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指示剂与酸碱作用,是酸碱指示剂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变色,故C错;
D、氢气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手机屏幕贴膜,可以有效保护手机. 手机膜所用材料属于(  )
A.合成材料B.金属材料C.天然材料D.无机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现象蕴含着化学知识.
(1)茶壶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设计和化学实验中过滤(一种操作)原理相似.
(2)现有一瓶泉水和一瓶纯净水,可以用肥皂水(填物质)区别他们.
(3)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食醋来止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D.氮肥氯化铵与碱混合研磨放出氨气,氮肥碳酸氢铵与碱混合研磨也能放出氨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
B.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总储水量的不足1%
C.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我们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时引入了碳-12原子,这样的原子可以表示为${\;}_{6}^{12}$C,6表示该种原子的质子数,而12可以理解为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请你依据所给原子的这种表示方式,将下列某些原子分成一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_{6}^{12}$C,${\;}_{1}^{1}$H,${\;}_{1}^{2}$H,${\;}_{7}^{14}$N,${\;}_{15}^{31}$P,${\;}_{1}^{3}$H,${\;}_{6}^{13}$C
分类标准:核内质子数相同都是1(或6)的一类原子,包括的原子有:${\;}_{1}^{1}$H,${\;}_{1}^{2}$H,${\;}_{1}^{3}$H(或${\;}_{6}^{12}$C,${\;}_{6}^{13}$C).它们统称为氢元素(或碳元素).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钾、钙、钠”三种金属活泼性太强,能和水反应,不能置换活动性弱的金属,例如金属钾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请写出金属钠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MgCl2═Mg(OH)2↓+2NaCl+H2↑,上述反应过程中Na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变为+1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过滤液体
C.
加热液体
D.
加热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是(  )
A.矿物燃料的燃烧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动植物的呼吸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