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四 | |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30mL | 20mL | 12mL | 16% |
分析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实验三是探究燃烧的条件解答;
实验四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frac{8mL}{50mL}$≈16%;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因为冷却以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用对比实验方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一中振荡3个矿泉水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其中变浑浊的瓶内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对比A瓶与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C;
(2)实验二观察到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答案为: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O2+H2O=H2CO3;
(3)Ⅰ与Ⅲ对比,通入的气体不同,温度相同,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Ⅱ与Ⅲ对比,通入的气体相同,温度不同,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实验五中,反应的原理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装置一比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frac{8mL}{50mL}$≈16%;定量实验操作中易产生误差,如果反应前气球中存在气体(其量小于注射器内的空气),而实验后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读数,导致实验测得结果偏小,因为冷却以后,注射器推进的少了;故答案为:2Cu+O2$\frac{\underline{\;\;△\;\;}}{\;}$2CuO;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16%;偏小.
答案:
(1)Ca(OH)2+CO2=CaCO3↓+H2O;C;
(2)干燥的石蕊试纸无变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CO2+H2O=H2CO3;
(3)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2Cu+O2$\frac{\underline{\;\;△\;\;}}{\;}$2CuO;装置一中氧气反应的更充分;16%;偏小.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空气组成的测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等,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题和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生成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
B. |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 |
C. | 该反应中共有4种化合物 | |
D. |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反应条件不同 | B. | 生成物都是单质 | ||
C. | 都遵循了质量守恒定律 | D. | 两个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