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有3种方法.

方法一: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铜、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测得该气体的密度为1.2572g/L. 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
 
 (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
 
(填名称)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如图2是实验室用这种方法制N2,并测定生成N2体积的装置(部分装置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NaNO2+NH4Cl
  △  
.
 
NaCl+N2↑+2H2O(此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2)B部分中冰盐是冷凝作用
【实验探究】
 

②20℃时,取含溶质0.21g饱和NH4Cl溶液放入烧瓶,连接装置;
③调节水准管,使其与量气管中液面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2.0mL;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入饱和NaNO2溶液,加热至反应发生,移走酒精灯;
⑤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关闭活塞;
⑥待冷却至室温,调节两边液面高度相平,记录量气管中水面读数为100.0mL;
⑦处理剩余药品,整理实验台.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实验①是
 

(2)步骤④中,移走酒精灯的目的是
 

(3)计算生成氮气的质量和密度.(计算过程中以及最终数据均保留2位小数)
 

【解释与结论】
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方法得到的纯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若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已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D.防止溶液冲入U形管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发现了新物质.这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科学家的
 

A.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
B.科学研究中遇到疑惑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
C.不能因为微小的差异而放过一次成功的机会
D.要相信权威,权威一定是正确的.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方法二:根据实验的要求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完成;(根据制取气体时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考虑;
【实验探究】
①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根据制取氮气的反应所需装置的特点解答;
(2)根据实验室用饱和NaNO2和NH4Cl溶液反应制取氮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考虑;
(3)根据氯化铵的质量算出生成氮气的质量,再除以氮气的体积;
【解释与结论】根据方法二得到的氮气不纯进行考虑.
【反思与评价】
(1)因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蒸馏瓶内气体膨胀,压强会增大,使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不容易滴下;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所以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解答:解:
方法二: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为保证所得氨气尽可能纯净,要除去空气中多余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杂质,可以通过碱性干燥剂-碱石灰,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
【实验探究】
①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该反应为制取氮气的反应,所以需装置不漏气,实验前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NaNO2+NH4Cl 
  △  
.
 
NaCl+N2↑+2H2O+Q,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反应物冲出;
(3)设反应生成N2的质量为x
  NaNO2+NH4Cl 
  △  
.
 
NaCl+N2↑+2H2O
         53.5          28
         0.21g          x
   
53.5
28
=
0.21g
x

    解得x=0.11g;
生成氮气的体积为:100ml-12ml=88ml=0.088L
生成氮气的密度为:
0.11g
0.088L
=1.25g/L;
【解释与结论】
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只是除去了氧气,其中还含有稀有气体等杂质,由于稀有气体的密度比氮气密度大,所以导致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左右.
【反思与评价】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使NaNO2饱和溶液容易滴下,因为该反应放热,增加蒸馏瓶内压强,不用导管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不能滴入蒸馏瓶中.
(2)科学家瑞利仅仅是从小数点第三位数的差别,所以我们应学习科学家严谨的态度.
答案:
【方法二】E     碱石灰
【实验探究】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防反应物冲出
(3)0.11g;1.25g/L
【解释与结论】
方法二制得的氮气中含有密度比氮气大的稀有气体,导致密度偏大
【反思与评价】
(1)C
(2)AC
点评:本题是一信息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迁移能力,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分析能力,能会从题干信息中找突破口,根据信息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试剂瓶标签上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1: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2: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3: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2)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或方法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pH试纸        b.检查导电性        c.镁条      d.硝酸银溶液
(3)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随着今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下列做法对PM2.5的治理能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②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③发展马路烧烤等餐饮服务                 ④严禁焚烧垃圾、秸秆
(2)SO2是导致酸雨的有害气体之一.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3)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捕捉室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高温反应炉”内发生的反应为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根据图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P点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
 
B(填“>”、“<”或“=”);取一定质量的A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t℃降低到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分析图2,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①
 
;②
 

(3)10℃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
 
法提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你用掌握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的古代字画能留传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2)甲同学做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放了少量水;乙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仿照甲同学的操作,也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其中溶有氢氧化钠),请简要说明上述两个实验放少量水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按要求从甲烷、水、氧化铁、硫酸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钡六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
(1)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
 

(2)一种金属氧化物:
 

(3)一种难溶的碱:
 

(4)一种可溶的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硝酸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1)质量分数为4.04%的硝酸钾(KNO3)溶液可作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该营养液
 
(填“属于”或“不属于”)复合肥;
(2)在硝酸钾溶液中,共有三种微粒,它们是K+、NO3-
 
(用符号表示);
(3)黑火药爆炸的反应原理是:2KNO3+S+3C
 点燃 
.
 
K2S+3CO2↑+N2↑,此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没有涉及到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4)如图,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5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硝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欲将接近饱和的 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列举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有很多.想想看,生活中常用的下列物质分别含有什么化学成分:请按要求填空:
①天然气是常用的气体燃料,天然气中的“气”主要是
 
(填化学式);
②管道煤气中含有使人中毒的成分,该有毒气体是
 
(填化学式);
③碘酒是生活中皮肤消毒剂,碘酒中的溶剂是
 
(填物质名称).
④医院治疗病人常用到0.9%的生理盐水,这种“盐”是
 
(填化学式)
⑤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干冰中的“冰”是指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