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小组用图1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盐酸浓度 | 观察到的现象 | |
甲组 | 浓盐酸(36.5%) | B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C中石蕊溶液没有变为紫色 |
乙组 | 稀盐酸(13.5%) | B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C中石蕊溶液变为紫色 |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组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讨论与交流)同学们认为甲组C中石蕊溶液没有变为紫色,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过多的HCl溶于石蕊溶液。
(提出猜想)盐酸的挥发性与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用图2装置研究不同浓度盐酸的挥发性。用离子传感器测定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可以近似表示挥发出的HCl的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盐酸浓度与氯离子浓度的对应关系(相同时间内测得)
盐酸浓度(%) | 13.5 | 20 | 26.2 | 29.2 | 32.2 | 36.5 |
氯离子浓度(mg/L) | 1.1 | 1.4 | 3.7 | 19.0 | 59.8 | 209.2 |
分析表中数据,能够得出盐酸的挥发性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
(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甲组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改进)甲组同学在装置A与装置B之间连接装置D。三个装置之间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_____ →_____→b。选择饱和NaHCO3溶液除杂的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与NaOH反应基本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 B.
称固体
C.量取水 D.
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1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实验2中,a、b为润湿的紫色石蕊棉球,c、d为干燥的紫色石蕊棉球。实验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2H4),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丙和丁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乙中
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7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