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下列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与其它三个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
A.B.C.D.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金属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过滤只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D、带火星的木条遇到氧气复燃,属于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 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和硝酸钾固体.
(1)若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生石灰,可观察到试管中有什么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若试管内盛放的是饱和石灰水,向烧杯中的水中加入生石灰后,又会产生什么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或反应.
(1)现有指定化合价的几种元素:$\stackrel{-2}{O}$、$\stackrel{+1}{H}$、$\stackrel{+1}{K}$、$\stackrel{+3}{Al}$、$\stackrel{+5}{N}$,请选择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一种难溶于水的碱Al(OH)3
②一种酸HNO3
③一种复合肥料KNO3
④原子个数比为2:5的氧化物N2O5
(2)用醋酸可以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含CaCO3和Mg(OH)2】,已知醋酸与Ca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参考此反应,请写出醋酸与Mg(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2CH3COOH=(CH3COO)2Mg+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属于化合 反应
(2)点燃磷做烟雾弹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属于分解 反应
(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Fe+CuSO4═Cu+Fe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应用和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纯碱制烧碱   2KOH+Na2CO3=K2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B.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置换反应
C.用天然气作燃料   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氧化反应
D.证明金属镁的活动性比铁强:3Mg+2Fe(OH)3=3Mg(OH)2+2Fe   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如图为黑龙江省农科院种植的小麦,请填写下列空白:
如图农作物需要补充的化肥主要是氮肥,如果农作物叶片边缘发黄需要补充的化肥的作用是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将小麦磨成面粉后,可以做一些面食,也有的在面食中加了点蔬菜做成蔬菜面条等,蔬菜面条中富含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淀粉,其化学式为(C6H10O5n.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现用100克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的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使反应慢一点而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所用的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
A.氢氧化钠B.C.硫酸钾溶液D.碳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g碳与8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6g二氧化碳
B.3g碳和8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
C.3g碳和3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g二氧化碳
D.6g碳和8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14g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接着,他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红色褪去.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一致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溶液外)一定有Na2SO4,理由是2NaOH+H2SO4=Na2SO4+2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方案]小红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液中还可能存在硫酸,并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滴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有硫酸
 方案2 取样,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 有气泡产生有硫酸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仔细研究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后,认为方案1无法验证小红猜想的正确性,理由是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
[拓展迁移]大家讨论后,按正确方案进行操作,确认了溶液中有硫酸存在,由此可知,在分析化学反应结束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到生成物外,还有考虑到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