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现象的就是燃烧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燃烧的概念、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2CO3,故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但有发光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所以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和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复分解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氧化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提取过程
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代替水(乙醇沸点78℃)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代替乙醇,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结构分析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
③主要抗疟结构(有效结构)分析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它分子中某一部分结构导致其具有氧化性的结果,那么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氧化性的呢?科学家将其与我们熟悉的物质进行了对比,如过氧化氢溶液(俗称双氧水)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也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见图),青蒿素分子中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等几种(见图,其中多条短线连接点处代表有一个碳原子).
•化学合成
由于天然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提取过程消耗大量原材料,产量低、成本高,于是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使其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注:图示中的实线和虚线是为了真实反应分子结构,对连接方式没有影响,可以等同看待.
(1)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是ABC(填写正确答案编号).
A.不易溶于水B.能溶于乙醇C.易溶于乙醚D.受热易分解
(2)根据“燃烧法”的结果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C、H(用元素符号表示),计算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碳原子个数的计算式$\frac{282×63.8%}{12}$(只列式,不计算结果).
(3)根据对比观察,你推测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AC.(填写正确答案的编号)
A.H-O-B.   C.-O-O-
(4)请你谈谈化学合成青蒿素的意义是降低成本,产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硝酸银AgNO3B.碳酸钾KCO3C.氧化镁MgO2D.氯化铁Fe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1)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3)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同时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BC段燃烧放热造成的压强增大强于氧气减少造成的压强减小..
(4)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测量
项目
实验前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体积/mL80.046.4126.0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frac{80mL-46.4mL}{80mL-46.4mL+126mL}$×100%(列出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B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
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
D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指出②、④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分液漏斗,Y集气瓶.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②(填装置标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⑤,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可用的收集装置是③或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碳酸钙B.泥土C.汽油D.白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
C.除去食盐中的泥沙--蒸发结晶
D.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味的气体
D.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