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管道天然气中的“气”___________;   ②澄清石灰水中的“碱”____________;

③胃液中的“酸”                ;   ④发酵粉中的小苏打                 

⑤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2)水参加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H2O 6O2+X,则X的化学式:             。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

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面实验。打开止水夹,向Ⅰ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在Ⅱ中80℃的热水中加入一粒米粒大小的白磷。Ⅰ和Ⅱ中均有气泡出现,且Ⅱ中液体内出现燃烧现象。

①写出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请说明Ⅱ中出现燃烧的原因     (填字母序号)。

A.白磷是可燃物    B.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    C.白磷与Ⅰ中产生的氧气接触

 

【答案】

(1)①CH4;   ②Ca(OH)2;      ③HCl;   ④NaHCO3     ⑤CO2

(2)C6H12O6(3)蒸馏

(4)①4P + 5O22P2O5,写加热条件也正确

②A B C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②澄清石灰水中的“碱”为氢氧化钙;③胃液中的“酸”为盐酸;④发酵粉中的小苏打为碳酸氢钠;⑤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为二氧化碳;(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3)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蒸馏,可以出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4)①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为4P + 5O22P2O5,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用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各举一例说明下表中的错误认识.(所举例子不能重复) 
错误认识 证明其错误的例子(用化学用语表示)
(1)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2)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3)置换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1)
 
;(2)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列出了20℃时“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各题.
  OH- Cl- SO42- CO32-
H+ -
Na+
K+
Ca2+
(1)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
Na+、OH-
Na+、OH-

(2)在氢氧化钾与酸溶液的反应中,实质上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H+、OH-
H+、OH-

(3)从表中选择离子组成两种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答案不唯一,合理给分)
CaCO3+2HCl=CaCl2+H2O+CO2↑(答案不唯一,合理给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矿物质水中元素及国标含量如下表所示,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矿物质水中主要成分(mg/1L)
偏硅酸(H2SiO3)≥25
硫酸根≥0.05
氯离子≤5Mu
 
 
 钙≥0.2
 钠≥0.2
 钾≥0.2
 镁≥0.2
(1)矿物质水中含有的镁元素
 

(2)久置的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请表示出2个氧分子
 

(3)右表中的一种阴离子
 

(4)硫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产自溶洞的水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请用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各举一例说明下表中的错误认识.(所举例子不能重复)
错误认识证明其错误的例子(用化学用语表示)
(1)含氧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2)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3)置换反应一定在溶液中进行
(1)______;(2)______;(3)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下表列出了20℃时“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各题.
  OH- Cl- SO42- CO32-
H+ -
Na+
K+
Ca2+
(1)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______;
(2)在氢氧化钾与酸溶液的反应中,实质上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
(3)从表中选择离子组成两种化合物,它们之间能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