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
(2)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降低温度,加入B或蒸发溶剂.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
(2)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降低温度,加入B或蒸发溶剂;
(3)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C.
故答案为:(1)A;
(2)降低温度,加入B或蒸发溶剂;
(3)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艾滋病的蔓延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社会公害.科研人员发现维生素P能封住病毒的侵占途径,从而有效抵抗艾滋病病毒已知维生素P的化学式为C27H30O16,请问答下列问题:
(1)维生素P有三种元素组成,
(2)每个维生素P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为73,
(3)在维生素P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如图,A、B、C、D、E分别代表氧化铁、稀盐酸、一氧化碳、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的物质间不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aCl2,BNa2CO3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比较玻璃、有机玻璃、聚酯塑料的方法、现象,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A.分别将样品摔在瓷砖上,均没碎裂
B.分别将样品在强光下照射,不透明的是聚酯塑料
C.分别将样品用铁制小刀刻画,没有痕迹留下的是有机玻璃
D.分别将样品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一会儿,没有变化的是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A(填序号).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3)日常生活中炒菜用的铁锅易生锈,其防锈的方法是保持铁锅的干燥.
(4)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留下红色的印迹.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
稀盐酸,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样品中一定含有
Fe、CaCO3
不含Fe2O3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放出大量的热量,试管底部有不溶物,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样品中含有
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二者都有.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Fe2O3+6HCl═2FeCl3+3H2O、Fe+2FeCl3=3FeCl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迸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g,按照下图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一、操作二为相同的操作,该操作为过滤;
(2)固体C的成分是CaCO3和Fe2O3(填化学式,下同);
(3)溶液A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检验所加碳酸钠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夜中加Na2CO3溶液(或碳酸钾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已过量;
(4)确定固体E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BaCl2或CaCl2或稀盐酸或无色酚酞试液等,如无现象,则已洗净;
(5)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出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D(填字母序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溶液B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近几年餐饮行业经常使用一种“固体酒精”,替代相对不够安全的液体酒精,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按如图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了CO2,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分析实验并结合资料得出氢氧化钠已变质.①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②据上述信息写出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3)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探究.
方案
现象溶液变红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碳酸钠
①甲组取烧杯上层清夜于两支试管中,按图探究.
②乙组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夜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夜,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经讨论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碳酸钠,防止影响对NaOH的检验
【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AC.
A.Ba(OH)2溶液      B.CaCl2溶液      C.Ca(OH)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中,铁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
A.FeB.Fe2O3C.Fe(OH)3D.Fe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浓硫酸可作为干燥剂;草酸晶体(H2C2O4•2H2O )的性质见表:
熔点沸点热稳定性其他
101℃~102℃150℃~160℃升华100.1℃分解出水,175℃分解成CO2、CO、H2O与 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C2O4
(1)图 1 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C.若选装置 a 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固体药品熔化后会流到试管口;若选装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冷凝水会倒流到试管底,造成试管破裂.
(2)图 2 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 CO、CO2的装置.
①装置 A 的作用是除去草酸蒸气,防止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气囊的作用是收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②证明存在 CO2的现象是B装置内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存在 CO 的现象是D装置中黑色固体变红.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一氧化碳没有全部与氧化铜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