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1g(1g以下用游码)药品。读数时发现指针偏左,该同学此时正确的操作是
A、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增加药品 D、减少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
① |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 固体溶解 | . |
② |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
③ |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 木条复燃 |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 (填化学式). |
④ |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实验 小结 |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 ,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t2℃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b>a=c
B.t1°C时,将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饱和溶液
C.t2°C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1°C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发生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可用 法.
(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4)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实验室常选用C装置,用氯化钠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B的作用是 . ③C中盛放的试剂是 .
④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⑤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用品:①pH试纸②无色酚酞溶液③紫色石蕊溶液④碳酸钠溶液,其中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出来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B.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室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内可尽量多装些高锰酸钾晶体,以便可以多制取氧气
B、水槽中的导管一开始冒出气泡时,即可塞入集气瓶进行收集,以免浪费
C、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这样可以节约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