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8?长春)下列有关加碘食盐(含有KI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并判断.
C、根据碘盐中碘的存在形式判断.
D、根据碘的生理作用判断.
解答: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KIO3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所以错误.
B、KIO3中碘的化合价为0-(+1)-(-2)×3=+5,所以错误.
C、碘盐中的添加剂为碘酸钾,碘指碘元素,所以错误.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营养与生命健康已成为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也就相应地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的代谢过程、存在形式、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原则、中毒与解毒知识等,在中考中出现的频度极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长春)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内放了少量水来吸收SO2,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仍残留一定量的SO2.围绕如何处理这些SO2的问题,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由此想到,选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SO2,效果会怎样?
【设计与实验】
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做对比实验(SO2不溶于植物油也不与其反应),如下图所示:

(1)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要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气密性

(2)实验开始叫,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再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分别注入充满SO2的集气瓶;
(3)充分吸收SO2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后进入两个集气瓶内植物油的体积.
【结论与解释】
(1)甲实验中,S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H2SO3
SO2+H2O=H2SO3
,可用
pH试纸
pH试纸
来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
(2)乙实验中,SO2与NaoH发生反应最终生成NaHSO3
(3)分析实验现象得知,用碱性溶液比用水吸收SO2的效果

【拓展与迁移】
(1)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SO2,得到的(NH42SO3可用作化肥,但在实验室里吸收SO2,一般选用NaOH溶液而不选用氨水,主要是考虑
挥发
挥发
性;
(2)在必须用煤作燃料的情况下.要减少SO2的排放,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用碱液吸收产生的SO2
用碱液吸收产生的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专题突破训练:计算题(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长春)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和CO2,计算高温分解200g CaCO3生成CaO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8?长春)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CaO和CO2,计算高温分解200g CaCO3生成CaO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8?长春)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内放了少量水来吸收SO2,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仍残留一定量的SO2.围绕如何处理这些SO2的问题,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
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由此想到,选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SO2,效果会怎样?
【设计与实验】
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做对比实验(SO2不溶于植物油也不与其反应),如下图所示:

(1)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要先检查装置的;
(2)实验开始时,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再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分别注入充满SO2的集气瓶;
(3)充分吸收SO2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后进入两个集气瓶内植物油的体积.
【结论与解释】
(1)甲实验中,S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H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用来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
(2)乙实验中,SO2与NaOH发生反应最终生成NaHSO3
(3)分析实验现象得知,用碱性溶液比用水吸收SO2的效果.
【拓展与迁移】
(1)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SO2,得到的(NH42SO3可用作化肥,但在实验室里吸收SO2,一般选用NaOH溶液而不选用氨水,主要是考虑性;
(2)在必须用煤作燃料的情况下.要减少SO2的排放,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08?长春)“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酒精可用作;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宇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这一事实体现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3)由于CO分子和CO2分子的不同,导致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