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2011
第2次206
第3次202.8
第4次20n
(1)上表中n的数值为2.8.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2.5%.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OH含量的测定:
同学取10.0g含氢氧化钠(碳酸钠)粗产品,逐滴加入20%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6.5g.放出CO2  0.44g(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求原粗产品中NaOH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 (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3.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2.8.
(2)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8g,石灰石样品的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就是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3)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说明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第1次完全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3.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2.8.
故答案为:2.8.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frac{16g-2.8g}{16g}×100%$=82.5%.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2.5%.
(3)由试题分析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
解: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g         x
∴$\frac{100}{5g}=\frac{73}{x}$,
解之得:x=3.65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3.65g}{20g}×100%$=18.25%.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解:(1)设与粗产品中碳酸钠反应消耗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x                      0.44g
$\frac{73}{x}=\frac{44}{0.44g}$
x=0.73g
(2)36.5g 20%盐酸溶液中含氯化氢的质量为:36.5g×20%=7.3g
与粗产品中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氯化氢的质量为:
7.3g一0.73g=6.57g
设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y       6.57g
$\frac{40}{y}=\frac{36.5}{6.57g}$
   y=7.2g
粗产品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7.2g/10g×100%=72.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Fe(OH)3是一种红褐色沉淀,Fe(OH)2却是一种白色沉淀,它们都可以在水中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来制得,比如:FeCl3+NaOH→A↓+NaCl,则A沉淀是.由于Fe(OH)2不稳定,在水中只要有一点氧气就极易发生反应生成Fe(OH)3,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因而在溶液中较难制得纯净的Fe(OH)2.若按照常规的正确方法向Fe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很难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现象,只能看到灰绿色沉淀.用下面两种精心设计的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用不含氧气的蒸馏水配置FeSO4溶液与NaOH溶液,然后反应制备:
(1)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气,常采用的方法煮沸.
(2)先在试管中注入FeSO4溶液后,还要在试管中滴入,用长滴管吸取不含氧气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少量植物油.
方法二:用如图装置来制备:
(1)在装置Ⅰ中加入Fe和稀H2SO4
(2)在装置Ⅱ中加入NaOH浓溶液;
(3)将两处橡皮塞塞紧后,打开止水夹,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夹紧止水夹,并在A管口处收集气体进行验纯,最后夹紧止水夹,即可在Ⅱ中看到白色沉淀.写出夹紧止水夹后Ⅱ中的反应方程式:H2SO4+2NaOH=Na2SO4+2H2O、FeSO4+2NaOH=Fe(OH)2↓+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C;
(3)D原子中X=8;
(4)从E图中你获得的信息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原子序数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同学们在复习时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M是石蕊溶液,则遇酸溶液显红色;
(2)Mg、MgO、MgCO3和Mg(OH)2都可以和某物质反应生成MgCl2,则该物质是盐酸;
(3)从图示可知,能与碱发生反应的物质有4类;
(4)根据碱的性质判断,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B:
A.用CuO和NaOH制Cu(OH)2
B.用Ca(OH)2溶液吸收SO2
C.用Ca(OH)2溶液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5)图中有3条连线间的物质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化学实验室,亮亮学习小组要对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研究.已知废液中可能含有KNO3、KMnO4、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1)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首先,观察废液为无色溶液,则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KMnO4(高锰酸钾);
②然后,测试废液的pH为13,则废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OH(氢氧化钠);
③接下来,向废液中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废液中一定还含有的物质是BaCl2(氯化钡),可能含有的物质是KNO3(硝酸钾).
(2)小组同学从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此废液不能(填“能”或“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原因是此废液显碱性且含有毒的可溶性钡盐,会造成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
①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气体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完全反应后剩余的固体  
③硬水  
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⑤高锰酸钾    
⑥化合反应的生成物
⑦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的CaCO3
其中属于:一定属于单质的是①;
一定属于化合物的是⑤⑥;
一定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③⑦.(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
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除去机动车尾气中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bc.
a.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把混合气体点燃c.把混合气体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3)甲醇(CH3OH)燃烧除了生成二氧化碳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OH+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如何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你设计的实验方法是Ca(OH)2+CO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
柿子pH≈8.5
B.
菠萝pH≈5.1
C.
pH≈4.1
D.

pH≈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要使不饱和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是(  )
A.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B.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C.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D.降温后使其析出部分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