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铜丝作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

C. 蜡烛用来照明 D. 石墨制铅笔芯

C 【解析】 试题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在性质的描述中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化学上册九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的催化效果

B. 确认已发生反应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BD 【解析】 A、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作用,但所选取的双氧水的浓度不一样,所以没有可比性,所以错误;B、首先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瓶内压强减小,气球膨胀,然后滴入盐酸,会看到溶液中能生成气泡,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项正确;C、用红磷测定氧气含量时要对使空气中氧气完全反应,才能使测量数据更准确,而图示的实验中红磷的量较小测出的氧气体积会较小,所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金属应用利用导电性的是 (   )

A. 炒菜铁锅 B. 铜导线 C. 铝制易拉鑵 D. 金首饰

B 【解析】 A. 炒菜铁锅是利用了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热性,选项错误;B. 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选项正确;C. 铝制易拉鑵利用了金属具有优良的延展性,选项错误; D. 金首饰利用了金的稀有及特殊的金属光泽,选项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 水蒸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氧气

AB 【解析】 由课本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证明有水生成。用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可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的生成。综上分析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选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为

A. Ag B. Cl C. Ar D. Al

D 【解析】 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了改进,按图Ⅱ实验方案进行,得到良好效果。请回答:

(1)用图Ⅰ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蜡烛或木炭

②燃烧完成后,瓶内的主要气体是稀有气体

③实验成功,观察到水面达到瓶子刻度A处

④若测得结果大于1/5,可能是因为燃烧匙伸入过慢

(2)图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该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的水少于1/5,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3)图Ⅱ的实验操作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装入红磷,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③④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或P+O2P2O5) 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至室温(两点即可) ③①②④ 【解析】根据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解答。 【解析】 (1) ①若将红磷换成蜡烛或木炭,该实验不能获得成功,因为蜡烛或木炭燃烧虽消耗氧气,但生成气体,压强几乎不变,故错误; ②燃烧完成后,瓶内的主要气体是氮气,故错误; ③实验成功,集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镁+氧气氧化镁 B. 锌 + 硫酸硫酸锌 + 氢气

C.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D. 碳酸氢铵氨气+ 二氧化碳+ 水

A 【解析】A、镁+氧气 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B、锌 + 硫酸硫酸锌 + 氢气,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C、二氧化碳 + 水 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D、碳酸氢铵氨气+ 二氧化碳+ 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上册十月第一次月考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电视节目中有个“土壤兄弟”,提倡人们不要随地乱丢废旧电池,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还有个“空气兄弟”建议我们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推知它们只能是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区分它们,请你参与实验,选择下列试剂进行区分,并回答有关问题.试剂:

试纸 ②溶液 ③溶液 ④稀硫酸⑤溶液

所选试剂(填序号,每种方法只选择一种)

实验现象及结论

方法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防止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泄漏而造成土壤污染 减少由于汽车尾气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气污染 ① 的是,的是 ③ 有白色沉淀的是,无现象的是 【解析】 (1)随地乱丢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泄漏会造成土壤污染;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可以减少由于汽车尾气的直接排放而造成的大气污染; (2) 方法一: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硝酸钡溶液显中性,故可用选用①pH试纸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高邮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见图Ⅱ),选用容积为30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进行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Ⅰ、图Ⅱ的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Ⅰ实验中实验现象为:实验开始时______; 冷却后,打开止水夹_____。

(2)某同学用图Ⅰ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足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若上述步骤③中,未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其他步骤不变,则实验过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将先向___(填“左”或“右”)移动,后向___(填“左”或“右”)移动,最终活塞停在__mL刻度处。

(5)对照图Ⅰ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