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a是 , b是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 , 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实验室要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的氧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表达式为
(4)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反应表达式为 , 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
(5)实验前也可以在装置B中先注入部分水使长颈漏斗形成液封后,在导管口连接一个注射器,用来
(6)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答案】
(1)酒精灯,锥形瓶
(2)用水润湿
(3)AF,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过氧化氢 水+氧气,通过控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从而控制生成氧气的速率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F
【解析】(1)仪器a,b分别是酒精灯和锥形瓶;

所以答案是:酒精灯;锥形瓶

(2)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起润滑作用,便于连接;

所以答案是:用水润湿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因此能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故选F;

反应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所以答案是:AF;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表达式是过氧化氢 水+氧气;用C做发生装置来制氧气,优点是:通过控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从而控制生成氧气的速率;

所以答案是:过氧化氢 水+氧气;通过控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率,从而控制生成氧气的速率

(5)注射器还可用于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首先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将注射器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产生,表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所以答案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F;

所以答案是:F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氧气的收集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及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理解,了解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下列四种含有氯元素的物质中,氯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 Cl2 B. NaCl C. HC1O4 D. 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稀有气体可用于作霓虹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的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没有改变
D.该反应可用于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  )

A. 红磷 B. 木炭 C. D. 蜡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绿色”水处理剂,已知其化学式为K2FeO4,Fe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4 C. +5 D.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工业制取氧气 B. 大米酿成米酒

C. 粘土烧成陶瓷 D. 酸雨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甲醇(CH40)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B. 甲醇由6个原子构成

C. 1个甲醇分子中含有2个氢分子

D. 甲醇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家用洗涤剂可洗去油污,汽油也可除去油污,两种的原理是(  )

A. 前者为溶解作用,后者为乳化作

B. 前者为乳化作用,后者为溶解作用

C. 都是溶解作用

D. 都是乳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