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电解水时,两极都出现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燃烧产生_____火焰,是_____,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_____的原理,可以证明水由_____组成。
(2)我国开发出以TiO2为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技术,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
【答案】气泡 淡蓝色 氢气 2:1 分解反应 不变 氢元素和氧元素
分子 原子
【解析】
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和生成气体的性质及符合表达式的写法分析回答。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两极都产生气泡,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其体积比是2:1,正极的气体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反应的符合表达式为,反应物一种,生成物有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气泡;淡蓝色;氢气;2:1;
;分解反应;不变;氢元素和氧元素;
(2)根据题意可知,我国以TiO2为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故该反应的符合表达式为:;
(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因此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原子,故填:分子;原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
B.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比较、分析、归纳是化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已知化学反应:
① ②
③ ④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Zn>Cu>Ag
B.分析反应③和④,可以得出三种非金属的活动性Cl2>Br2>I2
C.I2和NaCl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Cl2和NaI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H2O ⑤Ca2+ ⑥2OH﹣ ⑦
A.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①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⑦
C.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③
D.表示一个分子中某个原子的个数的是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一个学期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和技能,请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
(2)甲同学选择装置A和E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他还能选择装置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氧气。
(3)乙同学选择装置B和C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_。用装置_________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检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主题开展了相关实验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红磷燃烧产物为五氧化二磷,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生成磷酸,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B、C装置中大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B、C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
(3)B与A相比,优点是_____(至少写一点),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_____mL处.
(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_____;用酒精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_____mL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常用实验仪器 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装置填序号),该装置还需添加的实验用品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端进入,检验该方法收集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为了粗略测定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整套实验装置导管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_。(依次填导管接口,选择并用a、b、c...表示)。
(4)小明同学是位爱动脑筋的同学,他将B置进行了改进(如图I)。图I装置的优点是_____。实验若用图I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多孔隔板上常放置的药品为: _____(填名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该装置来完成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来制取氧气的实验, 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同样的操作上的效果。
(5)小明还设计了用图I装置测定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准确称取需要的碳酸钙后,将其装入烧瓶,并把注射器中10 mL的稀盐酸快速推入烧瓶中,如果最终注射器活塞停留在35 mL处,则二氧化碳体积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探究。
实验I:根据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如图一),利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为保证实验成功,首先应该_____。
(2)红磷熄灭,待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否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实验Ⅱ:利用图二装置,用镁条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小红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镁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
(4)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实验Ⅱ后,结果看到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7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镁条不仅与氧气发生了反应,还与_____(填一种气体)发生了反应,且该气体还有剩余。
(5)通过以上探究得出结论:①镁条_____(选填“能”或“不能”)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用的物质除了要求生成物是固体,还应该符合条件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化学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冬天到了,北方还有不少家庭采用燃煤取暖。燃煤时,不小心的话很容易造成中毒,其原因是煤(主要成分是碳)的不完全燃烧引起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_____;因此燃煤时一定要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
(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是75%和82.3%。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作燃料比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理由_____;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对某一含 碳化合物(CxHy 或CxHyOz )的组成进行探究。将4.6g该化合物完全燃烧,得到了8.8gCO2 和5.4gH2O。通过探究,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到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
(4)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乙二醇(C2H6O2)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