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
Cu
+1
H
+5
N
-2
O
0
N
+2
Ba
用给定化合价的六种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化学式:可溶性碱
 
  水溶液呈蓝色的盐
 
,单质
 
  氮的氧化物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弄清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即将正、负化合价的数值交叉到相应符号的右下角,但注意原子团看作一体,含约数的一般要约分)的方法.
解答:解:根据提供元素的化合价,可知:
由钡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氧化钡是一种可溶性碱,其中钡元素显+2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氢氧化钡的化学式为:Ba(OH)2,故填:Ba(OH)2;硝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其中铜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5价,氧元素显-2价,故化学式为:Cu(NO32,故填:Cu(NO3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为氮气,化学式为:N2;故填:N2;+5价的氮元素和-2价的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五氧化二氮.故填:N2O5
点评: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时要遵循两个原则:要根据客观事实书写;不能主观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式;同时要注意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在生活和化学实验中,人们经常用到各种除湿剂(即干燥剂).
生石灰.白色块状固体,写出其吸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浓硫酸.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其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3)还原铁粉.灰色或黑色粉末,又称“双吸剂”,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常用于食品保鲜.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仍有效的化学方法为:
 

(4)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除依据反应物间发生反应的事实外,还要依据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测定空气的组成,按如图进行实验:请通过实验现象和题中信息,按要求填空:
(1)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燃烧匙内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3)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
 
,大约达到集气瓶容积的
 
为止;
(4)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
的结论外,还可以推出氮气
 
(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别选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填化学式)
(1)烧碱中含有少量熟石灰
 

(2)铁粉中含有少量氧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的意义:
 

(2)1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有晶体析出的是
 

(3)若要从A中含少量B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则可采用
 
的方法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1、图2回答:
(1)5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图2中,试管里预先装有少量生石灰,当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烧杯中某饱和溶液析出固体(不考虑水分蒸发).请判断:该饱和溶液中溶质是
 
(填甲或乙或丙).
(3)从图1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任写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再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属于阴离子的是
 

(2)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3)分别写出⑤和⑦表示的微粒符号
 
 

(4)推测⑥表示的微粒的化学性质
 
(填“很活泼”、“很稳定”或“比较稳定”)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为黑色粉末,B为单质,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E
 

(2)写一种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名称: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纯净物的是(  )
A、纯净的空气 石油
B、天然气  水银
C、冰水混合物  干冰
D、医用酒精  碘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