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用水方法中,会造成浪费的是
A.用口杯接水刷牙
B.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①②⑤⑦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⑤
D.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的物理性质,①银白色金属;②延展性;③导热性;④导电性;⑤被磁铁吸引。其中铁、铜、铝三种都具备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2个钙原子________; ②4个铵根离子________;③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④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⑤最常用的溶剂_________; ⑥缺少______元素易得侏儒症。
(2)用字母序号回答:A.氮气 B.武德合金 C.二氧化碳 D.硝酸铵 E碳酸 F.氧气
①可用灯泡填充气的是________; ②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
③能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__; ④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是________;
⑤溶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 ⑥用于工业上炼钢的是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铜绿___________________;③湿法冶铜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高温条件下,用H2与FeCl2反应,可生成“纳米铁”和一种能够溶于水的气体,它是盐酸的溶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分液漏斗 , Y。
(2)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O2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填装置字母序号),用排空气法收集的装置为;若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反应制取O2 , 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海同学在装置B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a(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时发现氧气流很不平稳。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将制取的装置由B换为上图中的C装置(填装置字母序号);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如果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25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分别是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的示意图:
(1)【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加热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乙组】为寻找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在加热后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a.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b.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乙组同学认为本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不足,导致试管中溶液偏酸性的原因可能是:
猜想Ⅰ:过量的硫酸铜导致溶液呈酸性 猜想Ⅱ: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
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7(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Ⅰ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仍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猜想Ⅱ不成立。
(3)【交流与反思】
①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也能判定猜想Ⅱ不成立,理由是。
②甲、乙两组实验说明相同的反应物会因其质量比的不同而可能导致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说法错误的是
A.室内发生火灾,立即打开门窗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C.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