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 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 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 【解析】A. 浓H2SO4只能用来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不与浓H2SO4反应,正确;B. 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NaNO3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错误;C.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错误;D. 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 + Ca(OH)2 == CaCO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_______质量。(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 1 | 2 | 3 |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 3.0 | 3.0 | 3.0 |
反应前总质量/克 | 193.8 | 194.6 | 193.6 |
反应后总质量/克 | 192.6 | 193.6 | 192.5 |
二氧化碳质量/克 |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70% 【解析】(1)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2)根据NaHCO3+HCl=NaCl+H2O+CO2↑,可推测: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了水蒸气(或有部分液体溅出烧杯) ,导致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3)由题意可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93.8g-...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重庆大足、綦江、南川、全善初中四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图a: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B. 图b: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加水
C. 图c: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D. 图d:向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AB 【解析】A. 图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多,当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后就没有吸水性,溶液质量不再增多,错误;B. 图b: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加水,碱性减弱,无限加水,溶液趋向于中性,不能变成酸性,错误;C. 图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开始的相等时间内,锌产生的氢气多;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正确;D. 图d: 向一定...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试管实验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是课堂教学中研究物质性质与变化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组实验:
(1)将两片大小、形状相同的未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A、B两试管中,再分别倒入氯化铜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结果A试管中产生较多气泡和紫红色固体,B试管中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将一片单向打磨3次的铝片放入C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打磨处产生一些气泡和紫红色固体。对比AB两试管说明______会影响铝与铜盐溶液的反应。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向B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也产生与A试管同样现象。
A.NaCl溶液 B.Na2SO4溶液 C.KCl溶液 D.稀硫酸
对比BC两试管说明______会影响铝与硫酸铜的反应。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D、E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酚酞试液和氯化铁溶液,D中溶液变红色,E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再分别往上述两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并充分振荡,能说明试管内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D试管中看到______,E试管中看到______,此中和反应有明显现象,请再举一个无需借助指示剂就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实例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请仔细观察下图:
试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
溶液中的酸根离子(阴离子) AC 铝片表面致密氧化膜 产生红褐色沉淀 3NaOH + FeCl3=Fe(OH)3↓+ 3NaCl 红色刚刚褪为无色 红褐色沉淀消失,溶液呈黄色 H2SO4+Cu(OH)2=CuSO4+2H2O 铝比铜活泼,在溶液中,每2个铝原子失去6个电子,变成2个铝离子;每3个铜离子得到6个电子,变成3个铜原子 【解析】(1)根据对比实验法分析解答;(2)根据氯化铁溶液与氢...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AgNO3→AgCl B. CaCO3→CO2 C. Cu→H2 D. CuO→CuSO4
D 【解析】A、由于AgNO3+NaCl(可溶性氯化物)=AgCl↓+NaNO3,错误;B、由于CaCO3 CaO+CO2↑,错误;C、由于金属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后面,因此铜和酸不能得到氢气,错误;D、由于金属氧化物转化为盐,只能和酸反应才能得到盐,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水是生命之源”,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电解水得到H2和O2,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D. 高锰酸钾、氯化钠、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都能形成溶液
C 【解析】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错误;B、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错误;C、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正确;D、高锰酸钾、氯化钠可溶于水,而汽油不溶于水,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 【解析】 试题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产生大量白烟,雾指的是液体,A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看燃烧现象并不能确定是四氧化三铁,B错误;硫在空气中燃烧,才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 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 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 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 【解析】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天然气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绍兴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 分子之间有引力 |
B |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 分子停止了运动 |
C |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 分子在不停运动 |
D | 水很难被压缩 | 分子之间有斥力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正确;B、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受温度的限制,结冰后水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错误;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洋葱中的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眼睛中,正确;D、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斥力,正确。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