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除去中的少量HCl--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
B.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C. 除去CuO中的少量Cu--滴加足量稀盐酸
D. 鉴别氯化铵和硝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B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正确;
B、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分别是无色、蓝色溶液,用观察溶液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B正确;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氯化铵和硝酸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均能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鉴别,故D不正确。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 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 b点时,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有两种溶质
D. c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继“共享单车”之后又出现了“共享汽车”。如图是某款“共享汽车”,该“共享汽车”是纯电动汽车。
(1)“共享汽车”的外部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填一种即可);
(2)汽车外壳一般采用喷漆的方式防锈,其原理是_____
(3)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消耗,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具有的优点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出台。
(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天然气与煤、_________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页岩气开发将改变我国现在的能源格局,为环境保护带来积极影响。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酸雨 B 温室效应加强 C 臭氧层被破坏 D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A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
②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用最简整数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D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E是红色粉末,G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蓝色溶液,H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根据提示信息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H的化学式是______。
(2)写出D+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1)由实验一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2)实验二分别加热片刻观察到A棉球燃烧产生火焰,B棉球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3)实验三观察到先熄灭的是_______;最终两支蜡烛均熄灭了,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有一黑紫色的固体为KMnO4和MnO2的混合物,为测定混合物中KMnO4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样20.0 g,对固体充分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见下图。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 g。
(2)样品中含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g石灰石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150g稀盐酸,产生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整个过程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石灰石中的杂质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_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至0.1%)。
(3)请画出烧杯中剩余物质总质量(纵坐标)随加入盐酸质量(横坐标)的关系图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