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出现了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10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
C、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100mL量筒量取50.52mL盐酸,不符合10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无法量取,故选项说法错误.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不能精确到0.01g,故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65g食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C、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盐酸显酸性,可用pH试纸测得某稀盐酸PH在1-2之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10mL量筒量取8.01mL水,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无法量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是天平、量筒的使用、酸碱度的测定在中考中出现频度较高,其读数方法和误差的分析更是重中之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3、某校小张、小明、小许三位同学在帮化学实验员整理药品时,发现药品包装箱里有两瓶化学药品的标签已脱落,从脱落的标签可知,这两瓶药品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确定这两瓶药品到底哪一瓶是碳酸钠,哪一瓶是碳酸氢钠,三位同学开始了探究行动:
[上网查阅资料]资料摘要如下:
碳酸钠是白色粉末或细粒,加热至851℃时熔化而不分解.Na2CO3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的最大用途是制玻璃,也是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石油、染料、食品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NaHCO3是白色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略小,水溶液呈微碱性,固体碳酸氢钠受热即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用于制灭火剂、焙粉或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原料,在橡胶工业中作发泡剂.
[实验方案及探究]根据以上信息及学过的知识,三位同学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及探究过程如下.填写下列空白.
(一)[小张同学]实验方案:将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溶于水,根据溶液的PH鉴别出两种药品
结论及讨论:(1)小张同学测出两种溶液PH分别为10和8,则PH为10的是
碳酸钠
溶液.
(2)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吗?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
(二)[小明同学]实验方案:将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发生反应,根据是否有气体生成鉴别出两种药品
问题讨论: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

(三)[小许同学]实验方案: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加热是否分解及生成的产物鉴别出两种药品
实验装置:如图(图中显示的是加热NaHCO3的情况)
探究报告:小许同学设计的探究报告如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宁夏)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某学习小组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成分进行操究.
[提出问题l这瓶氢氧化钙粉末是否变质?
[猜想一]小丽同学认为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
[实验验证l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丽同学的观点,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结论一]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已经变质.
[猜想二]小明同学认为“结论一”不全面,这瓶氢氧化钙粉末可能部分变质.
[实验验证]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将他的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
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或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
取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碳酸溶液)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
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或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
取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碳酸溶液)
无色酚酞变红色
(或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色酚酞变红色
(或有白色沉淀产生)
这瓶氢氧化钙
粉末部分变质 

[思维拓展]由以上实验可知,清洗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时可用
稀盐酸
稀盐酸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葡萄糖在完全燃烧时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无水CaCl2吸水,不吸收CO2).
(1)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氧气
干燥氧气

(2)装置C处氧化铜的作用,是将葡萄糖可能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气体
氧化成CO2
氧化成CO2

[数据处理]
(3)下表是同学们填写的实验报告,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事实 数据分析及结论
1.8g葡萄糖完全燃烧后,D装置增重1.08g,E装置增重2.64g 数据分析:1.8g葡萄糖含有C元素
0.72
0.72
g、H元素
0.12
0.12
g
结论: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方案评价]
(4)装置D、E不能调换顺序,理由是
如果固体NaOH放在CaCl2前面,那么它既吸收水又吸收CO2,如此就不能分别测出葡萄糖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如果固体NaOH放在CaCl2前面,那么它既吸收水又吸收CO2,如此就不能分别测出葡萄糖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5)装置F是保护装置,它能有效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CO2气体进入装置,影响测量结果.如果没有此保护装置,测量出的CO2质量会
偏大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盐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
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出的CO2不纯;
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出的CO2不纯;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1)请你填写实验报告中①、②处的内容.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产生大量气泡
产生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适中,气体便于收集
反应速率适中,气体便于收集
(2)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与迁移】(1)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
制出的气体要纯净
制出的气体要纯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精英家教网A题:小明从某食品包装袋中取出一小包物质,部分标签如图:
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这包脱酸剂的成份.请你和他一起来进行探究,并完成
下面的实验报告.
①假设1:这包脱酸素剂可能显碱性;
假设2:这包脱酸素剂可能是较活泼的金属.
请问:以上两种假设是否合理?为什么?
 

②根据假设1,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出这包脱酸剂样品少量放到试管中,加入水并滴入2滴无色酚酞. 脱酸素剂几乎没有溶解,无色酚酞也没有变红色. 原假设1是否成立?

 
③根据假设2,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另取出这包脱酸素剂样品少量,放到试管中,并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说明这包脱酸素剂可能是较活泼的金属,也可能是
 
类物质.
2.再取出这包脱酸素剂样品少量,放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并把
 

 
听到爆鸣声,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说明这包脱酸素剂可能是
 
B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点空气总体积的0.03%,但我们周围可能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苏州市某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氨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实验方案,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
(1)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呈弱碱性),滴入几滴
 
指示剂,溶液呈浅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存在密闭的细口瓶里.
(2)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用50ml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并密封,然后分别到操场、教室和宿舍三个地点抽气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入口,充分振荡;再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n),直至注射器内的溶液
 
,说明上述实验过程发生了
 
反应.
(3)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并得出结论: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抽气次数(n) 空气中的CO2的体积分数 结论
操场 2006.3.2/17:00 54 0.030%
 
教室 2006.3.2/17:00 36 0.045%
宿舍 2006.3.2/17:00 45
 
根据上述结论,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应该注意以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